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6%、10%,增幅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全省GDP增幅预计好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困难挑战,经济形势稳中趋好,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资料片
打出“发展组合拳” 力保经济稳中趋好
盛夏的龙江大地,山清水秀,凉爽宜人。繁盛的旅游市场让哈尔滨太平机场忙碌不已,几乎每两三分钟便有1架飞机起降。“这个机场近5年的主要运输指标平均增速是全国1.4倍,在东北独树一帜。”黑龙江机场集团党委书记王岩忠说。
面对石油、煤炭、粮食、林木四大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黑龙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实施“五大规划”,推进“龙江丝路带”,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等措施,使全省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作为“龙江丝路带”的“龙头引擎”,哈欧班列穿越千山万水联通亚欧大陆。截至今年6月中旬,运行整1年的哈欧班列共发车99列,进出口额达2.1亿美元。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了经济稳增长。上半年,全省铁路完成投资91.75亿元,公路完成48.8亿元,水利完成7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4%、82%。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上半年,全省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等取得初步成效。
强力推动“新经济” 激发转型新动能
在人类无法呼吸的高污染封闭空间内,一台机器人自如地为打磨过的陶瓷制品喷涂着颜色;在食客众多的“餐厅”内,忙前忙后的是脸上永远挂着笑意的机器人服务员……这些都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杰作。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品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云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已申请专利百余项,吸引人才1200多人。去年以来,在省政府引导下,分别成立了哈工大焊接集团、激光通信公司等。如今,这些企业成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撑。
“没有互联网,谁能想到咱小县城的红小豆能卖给韩国的面包坊。”勃利县乐宝赤豆沙厂厂长高凤山通过电子商务招标,与韩国企业签订4000吨红小豆馅出口合同。在黑龙江不少农村,互联网创业成为时髦词汇,越来越多农民通过电商闯进国内外大市场。
黑龙江省政府相关人士表示,黑龙江仍处于新动能、新领域培育与传统产业领域集中负向拉动相互竞跑的关键期。传统产业领域挑战鲜明,新动能正在形成,但还没有形成整体性力量,不足以完全转变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还需加快培养新动能、新业态、新引擎。
做好3篇“大文章” 全面振兴闯新路
黑龙江省是“中国粮仓”,是全国重点林区,也是重工业基地,在东北振兴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黑龙江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凸显,是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黑龙江许多‘老字号’‘原字号’产品,停留在低端供给,难以满足市场中高端需求。这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症结’。”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浩进说。
在“中国石墨之都”鸡西市,每天都上演着“点石成金”的大戏:从矿石中选出1吨“原字号”石墨售价约3000元;石墨提纯变成高纯石墨产品会增值约10倍;从高纯石墨加工成石墨触媒柱,每吨约8万元,又能增值近3倍;而从石墨触媒柱加工成金刚石,每吨售价上百万元。
“山还是那座山,石墨还是那些石墨,原材料产能过剩卖不动,精深加工后产品价值增百倍,还供不应求。”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民感慨道。
黑龙江省委负责人表示,面对当前形势,黑龙江省要精心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3篇大文章,这是抓好经济工作的总引领,也是推进全面振兴的战略举措。
上半年哈尔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
记者从20日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2.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6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6.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9.3亿元,增长7.7%。
据了解,上半年,哈市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农业增长6.5%,牧业增长5.7%。种植业截至6月末,全市设施蔬菜面积12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畜牧业生产整体趋稳。全市生猪存栏490.3万头,同比增长1.2%。肉类总产量52.3万吨,同比增长2.2%,禽蛋、奶产量20.8万吨、73.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9%、1.5%。
工业生产稳中趋快。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4.7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创去年年初以来的新高,呈现在波动中缓中趋稳、稳中趋快的运行态势。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75.3亿元,增长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增长0.9%;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增长4.8%;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增长3.9%;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35.7亿元,下降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74.4亿元,同比增长13.5%。
服务业整体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1.8个和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3.4%。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趋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保持一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3.1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4亿元,同比增长10.3%。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哈市收入水平提高,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3.4亿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0元,同比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9.4元,增长8%。企业效益继续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8亿元,同比增长6.5%。
据介绍,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涨幅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城镇就业261.23万人,同比增长1.6%,新增就业6.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4%。
上半年牡丹江市消费市场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1至6月份,牡丹江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6亿元,同比增长11.3%。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市委部署,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消费市场持续平稳增长。1至6月份,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6亿元,同比增长11.3%,位居全省第一位,增速比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挖掘消费增长点,把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抢抓各时节旺销的有利时机,突出民生优先,扩大安全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品牌消费、网络消费和信用消费,大力推动、引进电商平台,积极扩大属地电商企业网上零售额,有效拉动了市场消费。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牡丹江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消费市场更加活跃,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223.8亿元,占全市比重87.6%,同比增长11.5%,拉动零售额增长10个百分点。同时,全市住宿餐饮业加快转变经营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在大众化消费拉动和企业经营转型推动下,餐饮消费保持回稳态势,调整转型效果初步显现。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新常态下我市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已成为驱动我市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齐齐哈尔市持续聚焦发力实现抓产业上项目的新突破
7月27日上午,齐齐哈尔市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在市图书馆召开。会议分析了经济运行情况,集中检验了上半年我市12个重点产业、县(市)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在产业项目建设上持续聚焦和重点突破,为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珅,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玉刚分别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杜军主持会议。
市领导张贵海、王志鹏、金银墙、高虹、马宝才、任玉良、马占江、李百炼、马志军、李洪国、刘亚洲、孙建平、刘艳芳、徐兆飞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郝伟夫出席会议。
市政府党组成员,市人大、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副秘书长,市纪委副书记,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承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其他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市直有关单位和中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设置了分会场。
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上半年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量化评估片,市重点产业办、财政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点评。
全市12个重点推进产业主办部门汇报了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市重点产业办对完成情况逐一进行了点评。
市发改委还在会议上通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承担省考核我市目标的11个承标部门汇报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孙珅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要肯定成绩,坚定抓产业上项目的信心。上半年,全市产业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成效。全市12个重点产业共确定项目231个,年计划投资99.2亿元。上半年,开工17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占年计划的49.8%。重点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个和6.8个百分点。县(市)区40个主导产业确定项目121个,年计划投资71.5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5%。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增速高于县(市)区平均增幅8.9个百分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10个,计划投资136.3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187个,完成投资67.3亿元,占年计划的49.4%,同比增长8.7%。其中新开工项目120个,完成投资37.5亿元。
孙珅指出,经过半年的实践,带来了四个明显变化:一是初步形成了向以12个重点产业为主的经济建设聚焦发力的思想共识;二是促进了投资和人气增长;三是新的经济模式开始显现;四是干部精气神有了很大变化。
孙珅强调,必须正视问题,增强抓产业上项目的紧迫感。我们确定抓的这些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多数还处在初级起步阶段,存在全员参与局面没有形成、市场能力和专业意识相对较弱、大项目总体少进度慢、政策体系没有构建起来和服务环境不尽如人意五个方面问题。因此要认清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差距,找准努力方向。
孙珅强调,要持续聚焦发力,实现抓产业上项目的新突破。
——进一步向产业聚焦。“三项核心任务”是当前的核心任务和“一号工程”,全市上下要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抓产业上项目上来,全员发动,多方联动,层层带动,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加大抓产业上项目的推进落实力度。一是要在项目谋划上再深入,突出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系统谋划,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谋划。二是在国企改革溢出项目上再推动,借助国家和省深化国企改革重大机遇,加强与驻我市央企联系沟通,鼓励引导企业增加本地配套份额。推动民营企业与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对接,发挥大企业资产、技术、人才等溢出效应,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发展协作配套产业。三是在项目进度上再提速,重点要加快把线索变成项目,对已有的线索要紧盯不放,把主要精力投上去,把重要力量压上去,主动对接,深入交流,积极洽谈,尽快签订项目协议。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要搭建大众创业平台,构建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核心的创业支撑平台,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新业态下的创业活动,降低创业门槛,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要形成万众创新态势,以支持服务12个重点产业发展为核心,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服务机构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焕发民营经济活力,通过强化市场思维,在资源配置上让民营企业有参与主动权,实施好非公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真情实意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加油助力。
——构建产业政策体系。要积极争取和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政策,深入研究和梳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宏观政策,也要针对中央部委和“省65条”等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抓好对上争取工作;要围绕每个重点产业制定支持政策,并将这些政策分产业进行归集整理,有效的做法可复制推广,融入到全市整体设计之中;要尽快出台人才政策,围绕12个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引进人才上研究管用招法,出台务实管用的人才措施,创新引人留人方式,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深入整治。要及时发现问题,深入挖掘问题根源,研究建立发现问题的机制。要突出整治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自上而下传导责任和压力,对仍不收敛、不收手的要重点整治,同时切实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曝光一批负面典型,聚焦关键岗位、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涉企行业,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问题的惩处力度。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到,个人的“进退去留”完全由组织考虑,搞旁门左道绝对不行。越是临近换届,越是组织考验识别干部的关键时期,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到抓产业上项目的实践中去,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体现业绩。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用“好干部”标准选好人,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坚强后盾。
——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全年过半,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各县(市)区要对对标、咬牙印、加把劲,全面做好各项工作。要把民生牢牢抓在手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安全生产,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安全防汛,高度重视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李玉刚在会上对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下步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李玉刚指出,上半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使我市经济运行趋稳,GDP实现463.2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二产业呈现回暖趋势,第三产业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财政收入总体平稳,民生持续改善。
针对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李玉刚强调,上半年,虽然我市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了趋稳的态势,但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我市仍面临发展不平衡、骨干企业运行压力较大、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下行的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明显改变。面对复杂形势,全市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发展信心。
李玉刚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要注重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全年任务全面完成。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盯住主要经济指标,抓住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全面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分析和要素保障。
李玉刚强调,要注重精准施策,全面完成“三项核心任务”的阶段目标。在县(市)区主导产业发展上要突出“四化”方向。一是主导产业确立要突出产品化。各县(市)区要以具体的主导产品来对应和承接市里确定的重点产业,以产品方向来确立县(市)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二是主导产业布局要突出统筹化。要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各重点产业的发展区和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和要素分散。三是主导产业打造要突出项目化。要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突出目的性和实效性,集合现有优质要素,运用专业化和市场化手段,加快项目的谋划、落地、建成、投产和达效,并探索建立项目互换机制。四是主导产业聚集要突出园区化。要围绕主体企业及配套企业,明确园区产业定位,让更多的同类别产业项目进驻园区。
李玉刚强调,要注重创新创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技术创新,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金融支撑,推动大众创业,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注重民生改善,坚决打赢扶贫、棚改两个攻坚战,继续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共享发展。要注重增收节支,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节约各项开支,积极对上争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要注重专业化素质提高,提高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增强振兴发展的软实力。
26日,与会人员还先后深入碾子山区奥悦碾子山国际滑雪场、蛇洞山风景区、军事文化主题公园和泰来县兴发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六水香30万吨精制米加工项目、荣程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飞鹤奶山羊养殖和乳制品加工项目等建设现场,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参观考察。
佳木斯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部署,着力稳增长保态势、防风险促稳定,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据6月末黑龙江省统计局综合统计数据库反映全省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9项主要经济指标统计结果显示,我市有固定资产投资(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2位)、国内生产总值(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第5位)4项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地市前5位。
一、 全市上半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3%,增幅位列全省地市第3位,增幅比去年1-6月份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表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1亿元,同比增长7.5%。
2、规模以上工业。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9亿元,同比下降0.6%,比去年年底回升9.8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上升3.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止降企稳态势。
建材行业和能源行业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分别实现增加值4.5亿元和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和7.7%;食品工业降幅也进一步收窄,上半年实现增加值9.1亿元,同比下降9.9%,比一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结束了下降走势,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9.1%,比一季度上升29.4个百分点。
虽然我市工业还没有实现正增长,但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已基本持平。尤其是传统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已经实现正增长,为全市工业重拾上升势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18.0%,增幅位列全省地市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12个百分点。
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6.0%;建设项目施工个数679个,同比增加221个;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1亿元,同比下降3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3.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2.8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8.2亿元,同比增长31.8%。一产投资下降,二产和三产投资增长。
上半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8.7亿元,同比增长14.4%,产业项目施工个数470个,同比增加168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7个,同比下降8.3%,完成投资38.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1%。与上年相比,项目个数增加,但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减少。省重点产业项目施工个数为17个,完成投资23.4亿元。
4、国内贸易。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位列全省地市第2位。消费品市场总体走势平稳。
(1)城镇和乡村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城镇消费增速略高于乡村。上半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城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9.2%;乡村实现零售额2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乡村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城镇消费增速高于乡村0.3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均保持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0.7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5.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6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8%。
(3)限下消费品市场活跃,成全市消费品市场支柱。上半年限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零售额145.4亿元,同比增长12.5%,支撑我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5、对外贸易。上半年全市进出口贸易完成44131万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出口完成30708万美元,同比下降1.7%;进口完成13422万美元,同比下降15.4%。对俄贸易完成11710万美元,同比下降25.9%。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完成33907万美元,同比增长5.2%;边境小额贸易完成 8308万美元,同比下降33.6%;加工贸易完成951万美元,同比下降59.3%。
6、居民生活。上半年,佳木斯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0.9%。其构成中有五大类保持上涨,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9%,衣着类价格上涨0.9%,居住类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2%。下降的三大类分别是: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9%,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5%。
7、财税收入。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4.4%。
8、金融运行。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8.3亿元,较年初增长2.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20.8亿元,较年初下降2.3%;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09.4亿元,较年初增长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7.6亿元,较年初增长39.7%,中长期贷款余额164.8亿元,较年初增长20.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以上工业
(1)市场需求不旺仍是目前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食品工业受影响较为严重。其中酒精制造业中的阳光生化产值下降2.8亿元,同比降幅36.2%;谷物磨制业(主要是大米生产)产值同比下降6.0亿元,同比降幅8.2%。很多企业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再加上产品价格过低,生产就亏损,导致企业被动减产,整个食品工业向下拉动全部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成为影响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新进规模以上的企业拉动作用有限。去年我市新进规模企业仅有9户,规模相对较小(今年上半年产值只占全部工业的0.7%),新投产项目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投达产情况不理想,新增产能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2、固定资产投资
(1)大项目尤其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上半年项目施工个数705个,同比增加227个,增幅45.7%;产业项目个数470个,同比增加168个,增幅55.6%,但大项目个数少,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个数为92个,同比增长2.2%,完成投资49.5亿元,同比下降6.9%,5000万元以下项目571个,同比增长144.0%。其中:新开工项目447个,同比增长147.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7个,同比增长236.4%。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不多成为制约产业项目增长的主要因素,5000万元以下项目数量虽然有较大增长,但项目规模小且质量不高对增长拉动力不强。
(2)大项目进度趋缓,导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下降23.5%。如万达广场前6个月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去年同期完成10.1亿元,拉低了全市房地产投资增幅。
(3)区域间投资不均衡。各县市区间投资额增幅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同江市和向阳区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前进区和东风区投资增长较多,增幅超过了30%,其余县区增幅基本差不多,都在25%左右。
3、消费品零售额
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波动较大,限上贸易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同比增长30.1%,二季度同比下降10%,上半年累计实现零售额54.9亿元,同比增长8.1%,今年3-6月限上贸易业月度零售额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趋势上对整个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构成很大的压力。
(本文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哈尔滨日报、黑龙江省统计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