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港公园打造“工业区”的“生态心”

2016年08月17日 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家宇

  图为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一景色。 资料图 摄

  中新网天津8月17日电(记者 刘家宇)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厂房林立、车辆穿梭、机械轰鸣才是传统“工业区”的标配,然而,在天津渤海边陲,一座名为“临港”的工业区就在紧锣密鼓建设“公园里的工厂”,颠覆人们对于工业区的印象。

  日前,中新网记者跟随中国国家海洋局“2016年海疆生态行”记者团一行走进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了解工业污水如何通过景观系统由“浊”变“清”、由“死”变“活”。

  盐碱滩涂“蝶变”人工公园

  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是中国大型工业区内为数不多的以水处理为主题,兼具景观效果的湿地公园。走进公园,即被其清澈的水系所吸引,很难想象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曾经是一片盐碱滩涂。

  众所周知,临海是天津的重要区位优势,海洋是天津的核心资源。为使有限的自然岸线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缓解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用地紧张状况,天津开展了围海造陆活动,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便由围海造陆形成。

  该公园从设计之初,便采用“蝶变”概念,从景观效果上看,调节池的小岛是“卵”,潜流湿地是“蝶蛹”,后面的景观湖是“蝴蝶”形状,寓意临港经济区由一片盐碱滩涂变成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

  湿地公园的水源全部来自工业污水,因此,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最大的功能在于进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

  水源进行“物化生”三重奏

  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总投资约2.6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63万平方米。在这里,工业废水从“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公园——景观河或回灌”,实现“零排放”,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入渤海湾,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污水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三重协同作用得到净化。”据该公园总工程师胡军介绍,这座生态湿地公园解决了工业园区污水深度处理难题及濒海工业园区海洋生态建设问题。

  他解释,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作用,污水在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时,悬浮物被截留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主要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生化反应主要指微生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开环、断键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据估算,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可削减CODCr约349吨/年、NH3-N约129吨/年,BOD5约159吨/年,TP约7.94吨/年,能够减少大量的污染物入海,对于落实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改善渤海水质和保护渤海海域的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点工程,临港生态湿地公园已被亚洲开发银行列为2010年的贷款项目,同时获得国债资金的资助。

  三季有花、一季有果、四季有景

  湿地公园内水体面积达到约17万平方米,绿化以三季有花、一季有果、四季有景,突出层次及色彩搭配并辅以大规格苗木点缀,共栽植各类苗木约120余个品种、18.4万余株。

  根据不同的景观特色,该公园还打造了“三区八景”,即月季园、主题雕塑和科普中心三个人文特色主题区,芦荡飞雪、蜿蜒蒲香、长田鹭飞、水荡沽田、柳影婆娑、棠海寻幽、烟水雾林、曲水花径等八个自然景点。

  各处通过水系、道路、堤岸、桥梁贯穿起来,辅以亭、台、廊等特色小品点缀其间,移步易景,形成不同类型的园林空间和观赏路线,从而使湿地公园成为一个兼具现代西方与中国传统之美的生态园林。

  据了解,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统筹考虑人工湿地工艺中的主题性、自然性与功能性,解决了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高环境风险与高富营养化风险的问题,构建了“蓝脉绿网”的园区生态网络,补充了园区生态用水需求,对工业园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今,园区接待游人峰值已达到约每日800人次。(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