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市场自发“放松”考验货币政策定力

2016年08月19日 17: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张勤峰

  历经数月纠结和徘徊,6月以来债券市场利率重拾跌势,长端利率下行坚决,10年国债利率终跌破2.7%,刷新本轮债券牛市以来低点。债市利率走低源于债券供需关系改善,背后传递的则是经济增长预期被下修和政策宽松预期在积聚。虽然货币政策保持静默,但利率突破向下恰说明放松时点已不重要,市场利率率先下行将考验政策持稳的定力。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内外部约束依然存在,但有所减轻,且经济托底需求在上升,积极财政透支后或需货币政策补位,货币政策放松的压力和概率在加大,未来实施降准的概率仍大于降息。

  6月以来,债市一路高歌猛进,10年国债利率终跌穿2.70%,逼近2009年以来最低位。20年、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创出过去十余年新低。债市利率快速下行反映出债券供不应求,但供需关系本质上是基本面的映射。

  一方面,经济调整与实体去杠杆,导致信用扩张放缓,金融资产供给减少。7月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均低于上年同期及预期水平,表内外融资大多出现收缩,企业债券融资自4月以来亦呈下滑态势。应看到,包括债券在内的金融产品的供给收缩具有普遍性,这源于经济调整这一共性的本质因素。另一方面,市场对合意资产的需求愈发强烈。利率市场化进程造成的负债成本刚性,倒逼金融机构通过规模扩张对冲息差收缩,但相应带来资产配置的压力,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调整与风险暴露的环境下,合意资产供给逐渐稀缺,更加剧了金融机构投资压力和难度。经济调整、货币放松与风险偏好下降,恰为固收类资产提供了有利环境,不难想象,在缺资产与欠配置共振的局面下,债券作为为数不多的“合意资产”,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应该说,配置压力释放与资产荒加剧营造的供需格局,造就了这一波债券牛市,本质上传递的则是经济增长预期被下修和政策宽松预期在积聚。

  当前经济增长预期的下修正得到应验,但货币政策的定力似乎超出预期。事实上,今年货币放松进程缓慢,一直令债券投资者感到纠结。6月以来的这波利率下行证明,只要政策不收紧,缺资产与欠配置的格局将会推动市场利率及利差延续收敛的趋势。或者说,即便货币政策不主动放松,政策利率不主动调低,市场利率也将顺应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预期的调整而调整,市场利率可能自发完成“放松”。当然,这一情况可能导致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出现背离和扭曲。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这种扭曲更大概率将通过政策的跟进调整来纠正,因此,市场利率率先下行将考验政策持稳的定力。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货币政策未见明显放松,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坚守2.25%的“红线”,但近期在债券市场利率下行趋势下,短期债券、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的利率也在走低,只是短端利率下行不及中长端。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观望,缺资产与欠配置将推动利差继续收敛,不排除会出现期限利率倒挂这一极端情况。

  进一步看,过去一段时间,央行政策不松的背后主要包含了四方面含义:一是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不希望资金利率太低助推杠杆需求;二是汇率防线之下,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有必要;三是避免过低利率阻碍转型和去产能;四是目前不是最艰难时刻,需要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面临的内外部约束依然存在,但有所减轻,而且放松的必要性有所上升。其一,金融严监管剑指去杠杆,货币政策代位监管压力或得以减轻;其二,海外诸多经济体利率已先行走低,境内外市场利率利差依然可观,同时人民币贬值压力已有所释放,美联储加息空间有限,汇率贬值风险可控且市场预期更趋平稳;其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有序推进,市场主体已自发调高了对相关行业融资的溢价要求,利率过高反而可能加剧风险的暴露;其四,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缺乏需求刺激的通胀仍较温和,既产生了货币政策放松的需求,也拓宽了货币政策的空间。特别是,当前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支撑,但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已在放缓,上半年财政支出力度较大,积极财政逐渐面临财政收入制约,货币政策或许适时补位。记者 张勤峰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