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十强出炉 生态保护首入评价体系

2016年08月31日 09:35   来源:解放日报   

  30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南京、成都、苏州、杭州、长沙、合肥、宁波依次位列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总体上呈现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三大组团、八大二级城市子群的大格局,指数具有东高西低、省会城市和沿海沿江城市较高的特点。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排行变动榜】

  城市—2016年—2015年—排行变化

 

 

  上海 1 1 0

  武汉 2 3 +1

  重庆 3 5 +2

  南京 4 9 +5

  成都 5 8 +3

  苏州 6 2 -4

  杭州 7 4 -3

  长沙 8 11 +3

  合肥 9 17 +8

  宁波 10 6 -4

  

  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占据着核心战略地位,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的实现。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带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同于上一年度,一系列衡量生态协同发展能力的指标被创造性地提出,首次列入评价体系。因此,生态保护水平较高的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排名大幅提升,能耗和污染量较大的城市排名有所下降。专家认为,对于前者,应将生态服务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对于后者,应积极落实供给侧改革举措,淘汰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和后十排行榜(2016)】

  前十榜

 

 

  1 武汉 100.00

  2 南京 97.33

  3 重庆 96.37

  4 上海 76.28

  5 长沙 75.19

  6 南通 73.82

  7 合肥 69.47

  8 镇江 64.35

  9 资阳 63.06

  10 成都 60.86

  

  后十榜

  

  101 嘉兴 25.40

  102 攀枝花 19.97

  103 昭通 16.05

  104 铜仁 15.23

  105 安顺 10.03

  106 毕节 8.94

  107 娄底 4.63

  108 宝山 3.98

  109 衢州 2.44

  110六盘水 0.00

  

  这一指数编制以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为主,得到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社会学会、上海经济带研究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支持。研制方对于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提出4点建议:其一,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治理委员会,并建立起多层次、多中心的协同治理框架;其二,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长江流域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协作网络,启动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跨界共享试点和长江环保信息库建设,加快构建横向生态补偿及交易框架;其三,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推动地区间创新合作和区域内产业升级,推动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其四,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好中小城市的功能协同。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了解到,这一指数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大领域的16个指标相辅相成,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也体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驱动力由投资变为创新的转变。据悉,在未来评价体系中,除了现有的总量指标,人均指标也应被列入其中,同时更多的评价指标还将考虑诸如民生等社会因素。作者:魏佳妮 徐瑞哲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