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十三五”期间上海在三方面发力,一是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二是强化流域开放与合作。继续实施“长江战略”,与武汉、重庆航运中心联动发展;三是提升创新能力。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上周,一组数据,一份文件,令长江经济带再成市场焦点。
先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布局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随后商务部公布前8月对外投资数据,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9%。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已无需赘述,眼下,市场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三大增长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长三角地区如何发挥龙头作用?上海又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长江经济带是何定位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全国的40%。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长江经济带发展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格局的重要横轴,衔接‘一带一路’。”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国家战略,将为长三角的发展带来发展改革红利。
在张国华看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可以衔接内外,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以点带面,“依靠要素导向和‘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实现快速发展的低成本战略已经难以为继。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区域,不同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具有相对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三大增长极如何打造
长江经济带涉及省份多,区域面积大,上中下游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布局上,《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而“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在张国华看来,打造三大增长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首先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其次,在城市群的建设上,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皖江城市带和荆江城市带)、成渝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并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对外海运走廊、成渝城市群向西的中欧经济走廊),延伸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空间”。
张国华表示,在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上,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的快速城际交通网。促进城市组团之间的 资源优势 互补、产业分工协作,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内循环。同时,注重统筹各地发展思路,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的优化。
“还要注重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注重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长江经济带全线实行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水资源利用和污水排放,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加强对沿江化工企业的监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张国华认为,“长江经济带涵盖江河湖泊、流域环境、沿江生态、基本农田等各种用地环境,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顺应自然、保护生态,既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同时以点带面,可以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上中游如何补短板
从目前情况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中,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各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而且三大增长极发展不均衡。
张国华认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雄厚,但上、中、下游发展确实差异巨大,“上游汽车、电子信息,中游钢材、工程机械,下游科技研发、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各具特色。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初步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张国华表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综合多样,但沿线环境压力巨大。沿江重化产业过度集聚,沿江分布全国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众多石油化巟基地,岸线利用普遍粗放低效、生活生态岸线过少;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加,已经超过全国40%。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地区正在经历产业转型和升级。
张国华告诉记者,长三角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人口红利减少,低成本竞争战略无法维持,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创新驱动体系尚未完整建立;加上外向型经济受到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导致,长三角港口城市出现同质化竞争情况,沪、苏、浙三地大型港口不断竞争货源腹地,甚至有以邻为壑的现象,资源的分散造成了内耗。
长三角要想顺利实现创新和转型,中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民营企业在转型创新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在产业创新方面,往往是民企更具有优势。这样的力量应该用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张国华也告诉记者,长三角是优质民营企业聚集地,有机会发展为世界级的产业群,通过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够促进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向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要素转移和产业转移。
根据规划,在长江中游,将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上述中科院教授告诉记者,从目前长江经济带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劳动力、环境容量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
不过,相比同样跨行政区域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缺乏龙头城市,而且辐射的面积比较大,这就可能会导致不聚焦、过于分散,进而影响城市群的形成和竞争力。
上海如何发挥力量
长三角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定位。
据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介绍,2016年1-8月,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活动中,上海市对外投资176.2亿美元,同比增长70.3%,浙江省对外投资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1%,江苏省对外投资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3%。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龙头”,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协调建设、交通走廊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主动,上海要带头,上海要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参与包括长江经济带建设在内的“两带一路”国家战略。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在去年底上海市政府召开的“协调发展”新闻吹风会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立足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上海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
上述中科院教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纲要中看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将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南京、杭州、合肥等协助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
那么,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如何才能发挥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媛媛和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建文联合署名文章认为,“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实现绿色崛起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成功的重要路径,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破的领域。”
文章从三个角度谈到了上海的带头作用。
在深化改革方面,“一是调结构、促平衡和刺激增长,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二是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但要素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还要制度一体化。”
在全方位开放方面,“充分发挥上海对外开放的辐射效应、枢纽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长江经济带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通道建设方面,“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整合长三角地区沿江、沿海港口资源,进一步打造完善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这是发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对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所必需的硬件条件之一”。
“十三五”期间,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将在哪几个方面发力呢?
据上述上海发展改革委人士介绍,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十三五”期间上海在三方面发力,一是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洋山港区四期、浦东机场第五跑道等在建工程建设,推进实施“五个方向”对外铁路通道规划布局,加快构建连接江浙、对接海港的内河航道网络,推进省际公路对接,实现与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络多点衔接、有机融合;二是强化流域开放与合作。支持配合长江经济带口岸监管部门一体化改革,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建立长江经济带大通关协作机制。继续实施“长江战略”,与武汉、重庆航运中心联动发展,共同构建“长江物流一体化运营平台”;三是提升创新能力。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