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不可思议” 自贸区海关创新制度叠加运用

2016年09月22日 14:04   来源:中国上海   

  9月7日早晨6时30分,运载着一批服装的CK218航班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卸货后,中远物流的地面代理迅速开始理货,并确认海关舱单。

  7时02分,中远物流向海关提出了“先进区,后报关”申请,3分钟后收到审核放行回执。14分钟过后,第一车货物驶入上海自贸区海关卡口并入库理货。

  8时28分,企业理货完成后,向海关进境申报,12分钟后收到放行回执,打包装车。

  9时53分,装车完毕,企业申请货物出区,2分钟后收到回执,车辆出库。

  10时10分,货物通关出区,进入国内。此时,距离飞机落地,仅过去3小时40分钟!上海自贸区一项全新的空运物流运作速度纪录就此诞生。

  “快到不可思议!”上海中远空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路明兴奋地说。在他印象中,如果不采用“先进区,后报关”,这批服装从到港卸货到完成所有手续通关出区,至少要花上一到两天。

  而“不巧”的是,这批服装是西班牙某著名快时尚品牌的货物,对于“以快取胜”的快消品牌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通关慢上个把小时,就可能断送物流企业的大订单。

  对于过去的繁琐,孟路明“如数家珍”:以前是“先报关,后进区”,手续没办清楚,货物别想入区。因此,货物到港后,要先进机场货运站,再到一级监管仓库,再到二级监管仓库,这么挪来挪去,没有六到八个小时完不成。与此同时,报关员要在场所之间疲于奔命,一个报关员至少要跑3次,费时费力。

  而如今,企业可先凭进口舱单信息将货物提运入区,再在规定时限内(自运输工具进境14日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这让企业几乎可以同时处理提货入区作业与申报备案手续,办事效率大幅提高。

  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我们区域的监管场所和货站的距离超过6公里,现在机坪到自贸区仓库最多2公里。”孟路明表示,许多企业的货站和监管场所的距离更远,如果不能直接提货进入区内仓库,物流成本更高。

  “先进区,后报关”,已成为上海自贸区在通关便利化领域的国际名片。

  由上海美国商会所作的2014年度上海口岸《贸易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多达87.8%的企业认可“先进区,后报关”。这份调查报告的受访美国在沪投资企业中,注册资金超过1亿美元的超大型企业占到了58%。

  其实,“3小时40分钟”的背后,出力的不只是“先进区,后报关”,还有“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汇总征税”等一系列海关创新制度的贡献。

  “就好像多块‘积木’,叠加在一起的积木越多,通关效率就越高。”上海浦东机场海关综保区筹备办主任程红梅表示,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海关推出了31项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并非孤立,通过巧妙叠加,可以产生巨大的政策红利,这体现出上海在通关便利化创新制度设计上的精心。

  据透露,为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上海海关设立了专门的课题攻关组,研究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制度的叠加运用。

  2015年7月,上述快时尚品牌在机场综保区正式开展首批业务。上海海关从货物账册备案环节就开始简化手续加速流程,进而指导企业叠加运用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制度节省通关时间,当月就创造了5小时通关的惊人速度。据统计,该品牌今年上半年累计进口货值近6.5亿元、报关单票数超过1万票,较去年下半年分别增长了50.5%和108.5%。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