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橄榄树志愿者”团队携福州大学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明盲联欢活动,志愿者带领盲人朋友游览福州大学校园。 陈伟 摄
题:福州首个专业助盲团队:他们的名字叫“橄榄树志愿者”
作者 黄吉鑫 陈伟 卞弋
“以后,我们终于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名正言顺地为更多盲人朋友服务了。”在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橄榄树志愿者”团队理事长林向荣备感欣喜。
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在民间公益平台帮助对接下,连江籍企业家林书芳女士将捐赠五万元人民币,支持“橄榄树志愿者”团队注册成立省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承诺在办公场地、解决盲人就业、活动经费等方面继续给予更多的支持。
“橄榄树志愿者”团队的林向荣理事长携盲人朋友为青年志愿者示范如何带领盲人朋友行进。 陈伟 摄
根据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的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共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约1350万人,并以每年约180万人的速度不断递增,相当于大约每1分钟就会新增1位盲人、3位低视力患者。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即将达到5000余万人。”业界认为,这样庞大的一个弱势群体,仅仅依靠政府之力是很难完全兼顾到的,这就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需要有更多的志愿者、义工参与进来。
在福州,就有一支民间专业助盲志愿者服务团队,他们的名字就叫“橄榄树志愿者”。
今年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天不作美,霏霏阴雨一整天时断时续地下着,来自福州盲人院、福州部分盲按店及盲人家庭的60多位盲人朋友,依然兴致勃勃地冒雨前来参观福大校园、福大校史展览馆、福大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等场所,并与福大学子联合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这已是“橄榄树志愿者”团队国庆七天长假里为盲人朋友安排的“走出家门”系列活动的第七场。成立8年来,该团队以区区60多人之力,长期默默无闻服务四五百位盲人朋友,或为盲人日常出行提供陪护,或每周定期组织盲人参加户外活动,或帮助盲人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送去光明和温暖。
志愿者陪盲人朋友郊游。 卞弋 摄
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一批伤员从四川来到福州接受治疗,当时福州一些社团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这些伤员的康复治疗。随着这些伤员陆续康复返乡,参与此项公益活动的社会志愿者便自发组织起来,于2008年7月4日成立“橄榄树志愿者”。
为什么会选择公益助盲作为服务主题呢?林向荣的解释是,当时的志愿者中有几位曾经参与对盲人的帮扶,了解到福州数万盲人中绝大部分受视力限制无法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出行不便,一周甚至一个月都难得出门一趟,“对于他们来说,走出家门甚至比我们这些健全人走出国门更难。”
回首公益助盲八年路,林向荣直言,靠着一份热情、一份执着。他也忘不了,团队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信任。
起初,“橄榄树志愿者”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要一个一个地给盲人打电话,向他们发出邀请,耐心告诉他们我们是谁,我们的活动是做什么的,我们怎样保证他们的出行安全等问题,一个电话动不动就得打上半个钟头。在林向荣看来,“蛮考验耐性的”。
这种情况现已大大改善了。今年国庆节期间的“走出家门”系列活动,在QQ群里发布消息仅仅十分钟就满员了,结果原计划40人参加最后来了68人。林向荣说,要不是下雨,只怕来的人会更多。
志愿者带盲人朋友游花海公园。 卞弋 摄
随着帮扶对象的不断扩大,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事也越来越多,资金又成为“橄榄树志愿者”面对的最大难题。林向荣期许社会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提供帮助,他说,“有爱就有光明”。
那一次,“橄榄树志愿者”组织福州市盲人院27位老人游三坊七巷,一位警察全程陪同帮助维持现场安全,一个的哥免费送助盲志愿者赶赴活动现场,一名游客请老人吃他们想吃的福州小吃“鼎边糊”……这件往事,至今仍让林向荣深深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激励我自己和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将公益助盲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