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座谈会,对我省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专题部署。会议强调,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本期《智库》邀请了七位省内外专家,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言献策。
筑牢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底线
黄贤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基调。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筑牢江苏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底线。
构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空间。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为基础,规划建设形成江-河-湖-库水系通连、淡水生境连续、自然岸线有效保护、流域生态安全性高,且城-乡-生态空间协同有序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群落的丰富是长江生态大保护成效的具体体现。例如,针对江苏长江渔业资源减量化、低龄化、小型化等问题,建议采取延长禁渔期乃至全面禁渔制度,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从而确保长江生态安全。
推进长江经济带产-港-城-村绿色化改造。以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为目标,整体规划沿江产-港-城-村绿色化改造,增强沿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并以绿色改造引导产-城-村空间功能全面提升;以流域生态空间为底线、区域环境容量为约束,制订产业、港口、城镇、村庄绿色化改造标准,提出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港口、城镇及村庄的一揽子绿色化改造策略。
探索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要素产权交易机制。建议率先在江苏沿江引入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节能、节水、截污、减碳,从而切实构建有利于江苏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长久机制。同时,通过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交易,也可以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更全面地实现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价值,促进生态型经济发展。
建立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及调控机制。江苏长江经济带涉及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岸线利用程度、不同水系类型等区域,这些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江苏沿江资源环境承载力,因此既要关注经济、人口规模增长是否在现状条件下可承载程度,也要关注远期视角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需要以兼顾要素综合性与单要素(例如,水、土、气候等资源要素,以及COD、二氧化硫、碳等环境要素)限制性的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跨部门、动态更新的动态监测体系为重点,形成全流域、全时空、动态性的江苏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尤其是加强对生态脆弱区、重点生态修复区以及重大生态环境风险区段的监测预警,从而倒逼生态大保护格局的“落地”。
(作者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科学家)
协调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成长春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江苏不同地区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主要路径如下:
协调均衡推动“四圈五带”建设和跨江大融合。“四圈”即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通泰盐都市圈。其中:南京都市圈要进一步提升南京特大城市功能,深入推进宁镇扬同城化;苏锡常都市圈要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徐州都市圈要将徐州、连云港、宿迁等中心城市联动打造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的新增长极;通泰盐都市圈要增强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功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沿海发展带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宁波都市圈和通泰盐都市圈为南北两翼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五带”是指以沿沪宁线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东陇海线发展带为横轴,以沿海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为纵轴的“三横两纵”五大发展带。跨江大融合是指要将主要限于支持苏中地区发展的“跨江小融合”,拓展为促进苏中、苏北后发地区与上海、苏南、浙东等先发地区之间形成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跨江大融合”。
协调均衡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充分利用江苏中心城市的制造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培育以国际先进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江苏大型企业为骨干、以拥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品牌为核心的世界级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制造业集群。通过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途径,深度嵌入全球贸易网络体系、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和全球创新网络体系,更好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均衡增长。
协调均衡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有效整合锚地、岸线、航线等资源,加强江海港口协作互动,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港区,充分发挥江苏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黄金效益。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提升江海转运能力。以各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推进港口与沿江沿海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在已开通中亚班列基础上,协调性均衡推进更多城市成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口岸通路,加快形成东西双向国际性海铁联运大循环新格局。
(作者为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