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香港流出人民币对消化流动性是好事吗

2016年11月02日 10: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日,银联发出公告,从10月29日起,不支持内地人去香港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这吓坏了大家,10月28日晚,一些香港保险公司有内地客户排队刷卡缴费,憋着在12点政策生效之前用银联缴付保费,有人从深圳赶来,也有人是打飞的过来的。

  我想,银联下此决心也不容易——自我限制一些业务,就是往外推客户,把市场让给竞争对手。所以,银联赶紧解释: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也可以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这话有点深奥。简单说,银联不想有大钱出去,所以受限制的只是具有储蓄分红或资产转移性质的大单保险。

  内地人为何喜欢去香港买保险?当然为的是物美价廉。香港保险产品里,大家喜欢的是重疾险、理财险、长期终身人寿等。比如重疾险,一种香港保险保障的疾病多达60多种,而内地的大多仅为40多种。在价格上,同等保额的重疾险保费比内地便宜20%~30%。更重要的是,重疾在国内的最高保障金额500万元是上限,而香港可以保到1000万元。另外,香港保险缴费头十年内附赠35%保额,还对6种疾病增加20%额外保额,这对于客户来讲就有更多优惠。

  为何香港保险比内地物美价廉?当然是人家的功夫精良。

  在香港,保险业的服务做得也较专业,保险公司不直接对客户,都是通过中介提供服务。香港对保险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很高,常常一家中介要服务好几代人,世代交替。且香港保险法规严格,整个流程更加严谨规范,谁胆敢造次,罚你个底儿掉。

  在内地,虚假误导的故事很有一些,讲一个刚刚的事。内地一保险公司搞了个老年社区,开业时还把入住的北大教授当榜样四处推广。一朋友是保险业内人,想预定一个养老床位,这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说,你交50万元保费就可以给你留一个优先权,于是朋友交了。养老院开业了,朋友去问,答说涨行市了,得再交150万元。朋友交了,复问,答说两次交的不是同一险种,得同一险种交足200万元。玩人智商咧。朋友自认为是保险业内人等,找了一圈人,想请公司自己调配一下,愣没成,就被憋了一回。

  对于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有关方面提醒他们有风险,异地理赔之类。其实,许多内地人买香港保险,想要保障只是第二位的,更主要的是为了资金的分红和灵活。

  香港保险显得很优秀,不仅分红收益更好,且更多金融便利,内地人可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保单可以在银行做抵押品,抵押后不仅可以进行外汇借贷,还可以变现外币。

  内地保险做不到这样优秀,但这不是因为保险公司没本事。

  其实,去香港买保险一二十年前就有,为何有关方面现在才限制?银联表示,需要提醒的是,一直以来保险就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一直就限制单笔5000美元,这样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也就是说,司机系安全带早就有规定,但一般睁只眼闭只眼,如今要严格了,力求无一漏网。

  为什么是现在?可以想见,在当下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转移资产以求保值,是内地人买香港保险的目的。只是,我以为,通过香港流出人民币,对消化内地人民币流动性是好事,而银联为何作梗?请教了几个人都说不明白,末了只是大手一挥说:不管好事坏事,转移资本,如何使得?

  政策已下,只是辛苦了监管机构——门关上了还有窗户,银联卡封住了还有其他渠道,现金、支票、VISA、Master,等等。为了利益不怕麻烦,蚂蚁搬家。王安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