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寻找北京的房租洼地 远郊区域租房性价比更高

2016年11月18日 13:28   来源:京华时报   潘秀林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10月,北京住宅月租金均价为4412元/套,环比9月下降3.8%,自7月以来已连续三个月下滑。统计数据显示,在四环以内,南部丰台区的租金价格较其他区域低出不少。而整体市场来看,北京目前租赁价格较低的区域基本都在五环附近及以外。

  京华时报记者潘秀林

  未来两月进入租赁淡季

  按照惯例,在经历了7月的暑期租赁高峰之后,租金价格通常达到年内最高,之后,8-10月逐渐走低,年底则趋稳。

  直到春节过后,北京再次迎来春季租赁高峰,租房主力人群为返京求职务工人员。从四季度到第二年春季租赁旺季来临之前,为北京的租赁淡季,租房市场的主力人群则为换租人群和买卖市场置业升级的过渡性租房人群,换租人群或因租期将至、或因工作变动、或因想要更换更好的住房而在换租;买卖市场的置业升级人群,一般在房屋一卖一买的交替过程中,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的租房过渡。

  9·30新政并非针对租赁市场,所以影响有限。不过,据我爱我家的统计显示,9·30新政使买卖市场降温,一定程度上对租赁市场带来小部分溢出效应,部分业主由售转租,客观上增加了部分租赁房源。

  南城洼地效应凸显

  以10月份精装修的两居室为例,来自我爱我家的数据显示,国贸、大望路等东三四环区域平均每套房的月租金价格在1万元左右,呼家楼区域也在4500元/套左右;北三四环之间的惠新、花园路、安贞西等区域的月租金价格在5000-6000元/套左右;西三四环间的万寿路、定慧寺、六里桥等区域的月租金价格在4500-5500元/套左右,南三四环间的宋家庄、角门等区域则在4000元/套左右。

  四五环间也是南城的租金价格相对较低。还是以10月份精装修的两居室为例,东四五环间的四惠、青年路区域价格在5500-6000元/套左右;北四五环间的亚运村、大屯区域价格在5000-6000元/套左右;西四五环间稍低,玉泉路、青塔、鲁谷区域价格在4000-4500元/套左右;而南四五环间的旧宫、南苑等区域的租金价格则仅有3000元/套左右。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目前北京的南部地区,尤其是丰台区的不少区域租金价格相比北京的其他三个方向是较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南城经济发展的成熟度相比北京其他三个方向略有不足,其房地产开发,教育、医疗、购物等相关配套,交通出行的便捷度还赶不上北京其他三个方向,所以租金价格整体也相对较低。

  不过,随着开发的日渐完善、交通的日趋方便,南城部分区域的租金价格也在逐步上升。安居客、58同城、赶集网统计显示,往更南方向,进入大兴区域,南五环附近的西红门区域的租金价格就达到了4000元/套左右,而北五环附近的上地、北苑也只有4000元/套左右。

  五环外租赁价格更低

  整体来看,北京目前租赁价格较低的区域基本都在五环附近及以外。例如,北五环外的天通苑,10月租金均价在3300元/套左右。东五环外从双桥、定福庄到通州北苑、果园、梨园、北关环岛基本都在3000-3500元/套之间。当然,交通方便、周围配套更好的区域价格则会更高,如有着长楹天街的常营区域价格就达到了4500元/套左右。

  目前来看,由于地铁发展较早,小区更成熟,北京五环外的租赁区域更多集中在北部、东部。随着地铁房山线、大兴线的开通和房山、大兴区域规划、开发的逐步完善,南部大兴、房山区域的租赁市场也在扩大,这些新兴区域的租赁性价比相比五环内的很多区域反而更高。相比而言,五环外区域的租赁市场,北京西部发展反而不如南部。

  胡景晖表示,由于地铁是北京租赁人群的主要通勤方式,所以地铁的发展对北京租赁市场的影响最大,主要的租赁区域也都集中在地铁沿线。当然,房屋本身的装修配套以及周围的生活配套也对租金有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