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央视:苹果6在华出多起爆炸 法律专家建议召回

2016年12月05日 08:38   来源:央视新闻   

  说起苹果手机,相信许多市民都不觉得陌生。从苹果手机4系列到苹果7系列,苹果在中国拥有大量用户。今年以来,苹果6系列手机却陆续曝出诸多问题。苹果手机到底怎么了?

  苹果6系列手机突发自燃 问题原因并未告知

  浙江的陈女士一直是苹果的忠实用户,2015年3月,她购买了一部苹果6 Plus手机。可是,在2016年8月31日,手机突然发生爆炸。陈女士回忆,当时她和丈夫一起在车上准备出行,这部手机就放在她腿旁。

  陈女士说,手机当时砰的一声炸出来,所幸当时及时将手机踢出车外,爆炸并没有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

  陈女士提供的照片

  随后陈女士致电苹果公司,对方查看爆炸手机的照片后,一开始拒绝了陈女士的赔偿要求。陈女士说,苹果当时回复称,手机爆炸是外部原因造成,不予理赔。

  刘女士提供的照片

  无独有偶,江苏的刘女士购买的苹果6 Plus手机在正常充电的情况下,发生了爆炸。刘女士说,当时是正常充电,是原装充电器,手机直接炸开,“然后它就(自燃)裂开了,手机壳化了,跟凳子烧到一起去,差点着火”。

  上海市消委会已接到8起苹果手机自燃投诉

  对于上述两起手机爆炸燃烧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第三方的权威说法。不过,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数据统计,2016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共接到8名消费者投诉,反映其苹果手机在正常使用或正常充电的情况下突发自燃。

  虽然经过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解,这8名消费者都已经更换了新机,但苹果方面并未对自燃的原因作出回复。

  陈女士说,苹果方面没有承认产品质量有问题。刘女士也说,苹果方面没有承认自己的产品问题,“(苹果方面)说这个东西要寄到美国去检测,但是时间比较长”。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助理、法研部主任汪鸫表示,苹果公司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公司,应该正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使用权。尽管是通过换机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手机自燃和爆炸的情况,这个原因仍然没有告知消费者。

  法律人士:苹果涉嫌侵犯消费者利益 建议召回问题手机

  除了手机爆炸之外,苹果手机还被投诉存在自动关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法律人士建议苹果公司可以采取召回的办法。

  法律人士表示,实际上每位苹果手机用户在购买的同时,就和苹果公司建立了一个合同法的关系,苹果手机无论出现自燃还是异常关机等问题时,苹果公司有义务为每一位出现问题的用户去解决。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如果苹果公司迟迟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排除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按照国际惯例,像汽车、手机这样的消费品,如发现部件缺陷、安全隐患等原因导致的集体投诉事件,厂商通常应采取召回办法。

  事实上,韩国三星手机在9月初,曾因Note7手机电池起火爆炸,对全球10个国家召回了250万部问题产品。但最初,这一计划是将中国内地排除在外的,直到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出面约谈后,三星才宣布了内地的召回计划。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与中国本土的召回机制相对薄弱有关。尽管《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今年已正式实施,其中也有对瑕疵消费品召回程序的规定,但仔细看条款,基本都需要生产者自行发起或配合,强制力比较弱。因此,应该将主动干预和完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为消费者维护切身利益。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