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白领每周加班超5小时 避免“过劳死”靠自己

2016年12月16日 10:05   来源:四川在线   王亚楠

  加班常态化、工作压力大,如今正在威胁着许多年轻人的生命。过劳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职场的常态,根据数据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人数到达60万人。其中IT、医生等职业成了“过劳死”的重灾区,根据法律,目前也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天府早报记者对职场人士进行了采访。

  过劳

  一个多月没休息过,每天加班到凌晨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采访了成都某广告公司的摄像师张显泽,据张显泽介绍,从上个月开始到目前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处于精疲力尽的状态。“白天拍片子,晚上就需要剪片子,剪一部分都要凌晨四五点了,然后睡两三个小时,又要起来拍片子。”张显泽说,进入年末以来,片子变多了,事情也多。回想整个一年时间,张显泽表示,几乎没有一个月是有休息的时候,拍片子、剪片子是工作日常,平时陪客户应酬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张显泽的朋友圈内,大部分都是凌晨工作时间的照片和视频。

  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而这已不是哪个行业独有的现象,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等行业都没有幸免。

  最近被媒体报道的“过劳死”事件是34岁的成都小伙杨菲,因为过度劳累引发脑出血去世。据智联招聘去年报道,在受访的14300名白领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在工作时间不会锻炼、三分之二的人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据了解,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医生

  “过劳死”呈年轻化,平时要控好血压血糖

  “20年前,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过劳死’,如今,人们对它已不再陌生,甚至身边就不乏‘过劳死’的例子。”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卢莲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主要人群是30-40岁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和个体户。

  卢莲表示,上班族长时间的劳累、紧张、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过劳死”者死因多是急性心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死者死前一周往往有大量过繁、过重的身心压力。此外,学习压力过大、上网时间太长、应酬过多、作息无规律、缺少锻炼等因素也会导致“过劳死”。

  卢莲建议,身心压力过大的人,平时一定要管控好血压、血糖等风险因素。

  律师

  法律暂无“过劳死”认定,预防靠自己

  针对“过劳死”在法律上一片空白,天府早报记者采访了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兴圣。据曾律师介绍,目前,从政策保护角度讲,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然而,不少单位根本没做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就通过了,但近十年过去了,在许多单位仍是一纸空文。“所以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大多数过劳死都不能认定为工伤,只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可以视同工伤,”曾律师说,如果家属认为用人单位剥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导致其过劳死,只能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从单位来说,员工身心长期透支引发的过劳死的确较难认定,所以避免过劳死最主要还是得靠自己。”曾兴圣表示,会不会“过劳死”跟个人有特别密切的关系,现在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不注重锻炼,长期睡得很晚,又连续加班不注意劳逸结合,时间长了难免会出问题。“不过,用人单位也要对员工多些尊重和人文关怀。”曾兴圣说,现在用人单位对员工使用有余而关怀不足,当引以为戒。

  ■ 小贴士

  如何避免“过劳死”

  心理咨询师卢莲医生建议白领在平时的工作中避免过劳工作,尽量健康、规律地生活。

  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作息规律、饮食平衡和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在工作中,要适度休息,不能长时间工作和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在生活上,不抽烟喝酒,吃多种类食物,做到饮食平衡。在空闲时间,多做运动锻炼,争取每天锻炼一小时,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做到工作与生活相平衡。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有利于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

  有良好的社交活动,倾诉压力。开展社交活动,人与人交往,把压力对同伴倾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预防“过劳死”。■ 天府早报记者王亚楠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