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打赏网络女主播欠15万债务 男子只身夜劫金店

2016年12月27日 08:36   来源:法制日报   孙安清

  12月22日晚,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鹤山路“老凤祥”银楼发生抢劫金首饰案件,一名戴帽子、口罩的男子持械闯入银楼内,威胁店员,砸碎柜台玻璃抢走金首饰后逃离现场。12月23日,即墨市公安局在青岛市公安局相关警种配合下,仅用19小时,就破获这起抢劫案,将抢劫金店的男子齐某擒获。

  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如此,竟然是因为痴迷网络,频频给女主播打赏而欠债15万元,身无分文后实施抢劫。

  案发:犯罪嫌疑人劫金店

  “老凤祥”银楼,位于即墨市鹤山路中段,这里是当地金店比较集中的繁华商贸区。12月22日晚8时许,店员准备打烊时,一名戴帽子、口罩的男子持械闯入银楼,砸碎柜台玻璃。担心男子做出更危险的举动,店员没有贸然反抗。男子拿走了一堆黄金首饰后立刻逃离,整个抢劫过程只有几分钟。

  案发后,店员立即报警。经过清查,男子共抢走14条金项链和6条金手链,一共1200多克,总价值达30万余元。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破工作。22日晚11时许,即墨警方发布通报,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提供有关线索,对有价值的线索给予重奖。

  侦查:乘坐滴滴打车逃离

  为尽快破案,专案组抽调精干警力,分三路连夜同时展开调查工作。

  第一路民警赶到现场,走访排查店员、周边店铺以及其他目击者等,寻找蛛丝马迹;第二路民警以案发黄金店铺为中心,调取了嫌疑人可能逃跑的50多条路、几百小时的视频监控。另一路民警,则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研判,希望能锁定嫌疑人的个人信息、逃跑路线。

  23日上午,案件侦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民警调取案发现场不远处的一家商铺监控发现,一名身背土黄色挎包的男子坐上一辆白色轿车离去。男子的身高和外貌特征,与抢劫金店的男子十分相似。

  民警通过视频监控一路追踪,发现车辆向南驶往青岛市城阳区。视频监控显示,车辆等在路边,两人似乎已经商量好了,男子上车后,很快离开现场。12月23日10时,在反复查看各卡口及沿途监控后,民警确定了白色车辆的车牌号,并找到该车驾驶员。车主是一名滴滴打车司机,他称嫌疑人一上车就催促司机赶快开车。

  随后,案情又有了新线索。专案组接到一名市民举报称,22日晚上一男子在城阳区出售金货。民警研判出售金项链的男子正是嫌疑人,并很快锁定了30岁的男子齐某。

  警方根据这些线索继续追踪,发现当天晚上齐某在青岛城阳区和市北区共卖掉了4条项链,获利6万余元。然后,齐某用滴滴打车逃到潍坊市。

  抓捕:七路便衣包围商场

  到达潍坊后的专案组通过走访排查,在一个小旅馆旁边的商场内,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迹,民警立即实施抓捕。

  身着便衣的民警分成7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分别把守住商场的每个进出口,剩余两个小组进入商场内搜捕。经过十多分钟搜寻,在三楼一个卖包处,民警发现一名男子与犯罪嫌疑人非常像,但由于对方已经更换衣服,一时无法确定其身份。

  办案民警正在思忖是否抓捕时,一个背包出现在民警的视线里,这正是嫌疑人作案时背的包,通过这一点民警确定眼前人就是嫌疑人,民警立即上前将齐某抓获。随后,民警在其背包内搜出还没有卖掉的首饰以及现金。

  交代:打赏女主播欠债务

  到案后,齐某对自己抢劫金店的不法事实供认不讳。齐某说,他在即墨一家大型企业上班,有个5岁的女儿,每个月赚几千元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但从今年下半年,他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在网络上赌博常常将自己的工资输光。自从染上赌博恶习之后,他渐渐无心工作,最后辞职在家。不仅如此,齐某后来又迷上了网络聊天室,经常在聊天室里为美女主播打赏。慢慢地齐某陷入了痴迷状态,手里没钱了,他就出去借。亲戚朋友不愿借给他了,他又找到一些办理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或个人,先后欠下15万元债务。

  为偿还巨额债务,齐某想到抢劫金店,并选择对即墨的一家金店实施作案。12月22日晚8时许,齐某看到店里基本没有顾客了,店员也准备下班,便快速闯进去实施抢劫。

  据齐某供述,他逃到潍坊后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本想到商场买点东西,没想到仅过了19个小时,就被警方抓获。

  目前,犯罪嫌疑人齐某已被即墨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办中。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