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北京市发改委、市金融局等部门共同召开2017年北京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以畅通投融资渠道,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约895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民生改善5大领域,本市将集中推动230项政府重点工程。
破题:对接机制促资本与项目“牵手”
2016年全市金融业GDP占比1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8%,已成为北京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支撑。
去年,市发改委对部分金融机构走访时发现,有金融机构对相关政策和项目信息缺乏系统了解,不利于对重点项目及时、有效提供资金支持。鉴于此,今年市发改委将推出“1+3+N”对接机制,给优质的项目和资本做“红娘”。
“1+3+N”即举行1场全年重点项目对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新机场进展、绿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开展3场专项对接,N场专题交流,形成有层次、有重点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投资合作更好地落地。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金融机构在对接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对接北京重点改革举措,对接新经济发展,对接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方面大有可为。
以交通为例,“十三五”时期北京投资总额达3000亿元,仅单个项目开展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无法满足需要,资金缺口比较大,可通过探索PPP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品种创新、基金模式创新等破解难题。
聚焦:城市功能完善发力“东西南北中”
当前,北京城市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疏功能、稳增长、治大气”等工作任务艰巨。“要实现投资合作更好落地,必须对北京的城市功能、城市格局、区域热点准确把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聚焦北京城市功能的完善,重大项目与金融的合作将从“东西南北中”精准发力。
在城市东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作。在今年的230项重点工程中,城市副中心项目28项,总投资452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额134亿元。
“这里既有广渠路东延、宋梁路等城市主干路建设,也有延芳淀湿地、西海子公园、黑臭水体治理、水系建设等生态环境工程,还有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环球主题公园、运河文化带等公共服务配套和文化旅游设施建设。”该负责人说。
据悉,2016年初,中国农业银行与北京市政府共同设立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300亿元,总规模1000亿元,不少合作项目已落地实施。
在城市西部,新首钢地区作为中心城区最后一块毗邻长安街、环山抱水的成片开发区域,投资潜力巨大,2017年投资或达100亿元以上。在城市南部,新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额在3000亿元左右。在城市北部,“三大科学城”、2022年冬奥会和2019年世园会等重大项目和相关配套设施也将成为投资“热土”。据悉,今年230项重大工程中,科技创新平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达17项,总投资762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158亿元。
而在城市中心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也成为今年重大工程的集中领域。以棚改为例,今年纳入重点工程计划的共有11项、总投资1581亿,2017年计划投资307亿。其中,东西城棚改项目占全部总投资的近一半。
与此同时,今年本市还将继续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路网。目前,全市在建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300公里,达历史最高水平。
引领:金融助力腾退空间“留白增绿”
聚焦首都“疏功能、稳增长、治大气”三项硬任务,离不开金融机构的“钱袋子”。
今年初,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年)实施意见和2017年工作计划,下决心对腾退空间“留白增绿”,把腾退出的空间更好地用于增加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和改善人居环境,高效集约利用腾退空间。
“对于疏解项目,需要金融机构予以资金支持,打造投资新热点;对于腾退空间,需要金融机构为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高精尖产业在腾退空间落地,提供金融支持。”该负责人说。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压减燃煤、新能源汽车推广也成为金融信贷“输血补气”的重点领域。
据介绍,今年,全市要完成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项目,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零”,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年压减燃煤30%、总量降至700万吨以内。此外,还将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建3000个公用充电桩。
(责任编辑: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