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人翘首企盼,35个月厚积薄发。4月1日,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挂牌。
根据建设方案,宜昌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及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宜昌,这座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正阔步迈入开放发展的自贸区新时代。
大胆创新 接轨国际
今年初,枝江人李某申请新登记注册一公司,来到工商局咨询。工商局查询获知,李某曾有失信行为,按规定不能担任新公司法定代表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这是宜昌在全省率先推行的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来到宜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打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各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行政许可及处罚记录一目了然。该系统打通多个部门,归集共享信息157万条,形成全市企业信用“一张网”。
这项改革,是宜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自贸区建设的诸多举措之一。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要求:“要自觉践行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要求,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近几年,宜昌承担着20多个国家试点示范事项。“三证合一”、综合执法局“授权执法”等多项改革经验领跑全国,宜昌因此在国务院督查中获得2016年“免督查”待遇。
虽然“免督查”,宜昌“放管服”改革的弦却依然紧绷。
4月1日下午,宜昌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办理首笔业务,首批入驻的10家企业获颁营运证照。
宜昌市自贸办干部孙孝华说:“这个大厅将集并17个职能部门,实现企业办事‘一号一表、一窗一网、内部协同、共享互认、多证合一’等目标,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发展。”
目前,宜昌自贸区还在探索“互联网+政务”网上审批、大部门管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体制改革,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打造企业投资兴业的“伊甸园”。
狠抓产业 深耕沃土
1月底,由湖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公司生产的首台曲面LED显示器在宜昌下线。该项目投资20亿元,从去年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了6个月。
好事成双。投资10亿元的航耀科技项目,以生产数码显示屏和行车记录仪为主,同月投产。这两个项目从签约、开工到投产,均只用了半年,刷新了宜昌重大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这两家企业与宜昌的渊源,要从去年8月说起。当时,鄂港澳经贸合作活动在深圳举行,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会上,包括世纪联合、航耀科技项目在内,宜昌共签约2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30亿元。
这些“大佬”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宜昌,原因何在?
世纪联合相关负责人杨先琼说:“本公司40%的产品用于出口。宜昌多年来主动对标上海自贸区,政府服务效率高,开放平台日益健全,对企业吸引力很大。”
近年来,宜昌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860家。在自贸区范围内,柏斯音乐集团、人福药业、安琪集团等一批世界龙头企业树起行业标杆,清华科技园、微特智慧谷等一批孵化器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目前,宜昌自贸片区正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到宜昌投资,力争今年落地项目50个,注册企业3000-4000家。“宜昌片区将狠抓产业,做实经济底盘,增强发展后劲。”宜昌市商务局局长刘祯华表示。
扩大开放 逐浪蓝海
上月21日,三峡枢纽港总投资60亿元的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核心港区白洋港正式开港运营。
秭归茅坪港将于7月投运,枝江七星台港开工在即,茅坪疏港铁路年底开工……宜昌正密织交通经脉,绘就发展宏图。
打造开放平台,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被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宜昌大力发展水、公、铁、空多式联运,融入汉新欧、渝新欧和江海联运跨国物流。一批重大项目鼓点正紧: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将增开国际机场客、货运航线,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及经济中心城市的吞吐水平;三峡亿吨组合港口建设,将申报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及水果、肉类、药品等专业进口口岸……
三峡大学金融系主任覃朝晖说:“除了‘硬件’建设,宜昌片区还需强化对外开放的‘软件’。”
对此,宜昌将培育新型贸易业态,集聚国际创新要素,推进创新驱动;吸收外资在自贸片区内设立金融机构;市国税局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监管部门谋求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正在筹建的宜昌综合保税区,将发展综合性保税业态,区内企业等同于在国外生产,不仅免交进口关税,就连使用的国内原料甚至水电气都享受出口退税。( 唐宜贵 吴擒虎)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