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贸区探索 加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2017年05月12日 12:58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东北财经大学辽宁自贸区研究院 靳继东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工业第一支柱产业,承载着国家及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期望,其高端化发展水平始终是衡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指标。201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34.1%。然而,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仅为17.2%,与德国等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揭牌月余的辽宁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金融改革、开放合作等,将加速我省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破解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注入新活力,形成新动能。

  通过自贸试验区探索,发挥优势破解瓶颈,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将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2016年,我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克34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开发18个重大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然而,我省工业企业的国有资产比重高达45.8%,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较为低下,缺乏倒逼改革的外部动力,转型升级步履缓慢。自贸试验区将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领域,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为破除国有装备制造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先行先试空间。

  自贸试验区外资引进将对我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目前,我省数控机床具有国际先进水准,拥有巨大发展潜力,2016年数控机床产量68197台,数控化率达73.7%,但进一步发展面临资金压力和融资障碍。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吸引力,以技术溢出为手段,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汽车装备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迈向高端。

  自贸试验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将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我省已在国内率先出台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方案,中欧班列开通运行,我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渠道初具规模,以华晨汽车、特变电工为代表的企业联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97个项目,新建境外工业园区8个。同时,我省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的独特地缘优势,将进一步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为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输出和中低端装备制造业产能国际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当前,推进我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面临下列瓶颈问题。

  我省装备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与“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随着全球经贸环境变化,美国与欧盟“再工业化”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等,均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争夺产业链最上游的角力场。同时,一些新兴国家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与我省形成同质竞争。“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供给不足、核心技术依赖于进口、中低端份额逐步萎缩等叠加效应明显,逐步侵蚀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我省自贸试验区将全面扩大对外贸易,尤其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高端化水平对接国际先进标准提供实验土壤和制度环境。

  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共性技术重大突破不足,产业链参与高端国际分工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大多依赖于国外进口,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研发投入强度较弱,对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等产业共性技术的重视程度较为不足,尚未形成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研发中心,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的提升。与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尤其是以研发、咨询和策划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仅处于起步阶段,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力较弱。我省自贸试验区设立与建设,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破解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有效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我省装备制造业以中低端产品输出为主,产业输出较为滞后,国际对接机制尚不完善。2016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174.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8.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2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且出口附加值偏低。2016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比重仅为2%,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占全国比重不到1%,装备制造业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装备的国际市场对接成效明显不足。根据《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我省3个片区将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将以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输出与海外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高端水准。

  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寻求突破装备制造业“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路径

  实施自贸试验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将我省装备制造产品输出转为产业链延伸和输出,加快增加我省境外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数量,提高其高端化水平,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按照我省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地缘布局和功能划分,有序将装备制造产业向海外输出,以建设境外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推动产能国际合作,并注重加强我省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在自贸试验区内强化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发挥集聚和集群效应,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由单机走向成套,塑造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品牌。内外兼顾是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对内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对外输出产业链和高端产品。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功能,构建并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机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将制度创新贯穿于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认真审视并借鉴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尤其是重视研发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确保各个重大项目研发投入和扶持政策落地产生实际效果,切实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研发强度和绩效,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金融改革方面,可尝试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减少重复投资,合理配置资源,以改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盘活装备制造企业闲置资产。

  协调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和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互动,做活流量、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在高端装备制造产品供不应求、中低端产品无人问津的情况下,通过深入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三年滚动计划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指导意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提高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鼓励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注册,先行先试进行海外并购,通过带动作用使更多的装备制造企业走向世界,逐步提升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出口附加值。以海外工业园区建设运行为契机,将中低端装备制造产品的过剩产能转移至海外进行消纳和化解。

  着力打造自贸试验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装备制造领域的高端人才,有效防范人才流失。应引入第三方评估,对自贸试验区内装备制造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政务、市场、开放、要素、设施、法制等营商环境方面找出具体差距和问题,对重点问题实施专项整治和突破。落实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补贴政策,激发民营资本参与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活力,实施精准招商。出台并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层次紧缺人才奖励计划,培养和集聚专业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建立实施多元化科技奖励制度,调动科技人员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研发的积极性。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破除改革阻力,实施改革试错容错机制,有效化解符合正确改革方向的暂时性改革风险,扎实推进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并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治理,推动改革措施真正落地。简化装备制造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注册运营服务的办事程序,加快实施“单一窗口”,为外资进入装备制造业领域提供便捷通道,积极争取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企业入驻我省自贸试验区,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提供直接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在消化、吸收装备制造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全面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以自贸试验区政策协同区认定为契机,加快导入自贸试验区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改革产业园区传统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以“企业需求,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准则,着力发挥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建立园区管理体制,以国际化管理团队、国际化运营视野开展园区建设和发展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设立创投基金,尤其是激活民营资本进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积极性,实施智能制造产业试点,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并注重支持装备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形成联动合力,从而加快实现我省由装备制造大省向装备制造强省转变。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