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庆回归20周年 香港多地举办端午龙舟赛

2017年05月31日 14: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赵燕怡

  “除了吃粽子,参与龙舟比赛是我近年来在端午节必做的事。”在香港生活了18年的法国姑娘伊莎贝尔骄傲地说。

  30日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伊莎贝尔与一众女同事组队,参加香港赤柱正滩举行的“永明金融赤柱国际龙舟锦标赛”。作为全港规模最大的地区龙舟赛事,赤柱国际龙舟锦标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增加女子组比赛。

香港特区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过去20年间,香港人共同努力,抓紧、创造机遇,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20年来,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向全世界展示璀璨的东方明珠。图为香港一年一度的赤柱龙舟竞渡。<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洪少葵 摄

  香港特区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过去20年间,香港人共同努力,抓紧、创造机遇,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20年来,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向全世界展示璀璨的东方明珠。图为香港一年一度的赤柱龙舟竞渡。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在香港,由清一色女队员组成的龙舟队也叫做“凤艇队”,今年的锦标赛上,共有9支女队参赛。接触龙舟项目已经7年的伊莎贝尔所在的队伍叫“飞龙队”,她赛前向记者立下豪言,希望可以在今年的比赛中夺魁。

  据主办方透露,今年赤柱的龙舟赛竞争异常激烈,共有逾280支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的队伍,近6000名龙舟健儿进行角逐。赛前,共有9队造型各异的龙舟队员相继在台上卖力表演。他们有的装成水手,有的戴着“火鸡”模样的帽子,有的更穿上红黄相间的中国传统舞狮服,高举火龙,以竞逐主办方设立的“最抢镜服饰奖”。

  比赛开始后,赤柱正滩上的鼓声、口号声、助威声便汇成一片,气氛持续高涨。最终,伊莎贝尔所在的“飞龙队”未能如愿夺魁,屈居第二。

  紧张刺激的龙舟竞赛之外,主办方还在现场设有龙舟嘉年华,包括卡通人物巡游及游戏摊位,更有多个教授折纸龙舟及包粽子的手工艺工作坊。无论是金发碧眼还是黑发黄皮肤的孩子,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教导,通过手工制作学习端午的传统文化。

  除了赤柱,包括香港仔、大埔、沙田、西贡和长洲等多个地区当日也举行了大型的龙舟比赛,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穿梭维港两岸的仿古帆船经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回归20年间,湾仔变化巨大。湾仔或许不是主要旅游区或高尚住宅区,但却成功建立出独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湾仔屡获荷里活青睐,不少电影及电视剧集均在湾仔取景。</p><p>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洪少葵 摄

  穿梭维港两岸的仿古帆船经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回归20年间,湾仔变化巨大。湾仔或许不是主要旅游区或高尚住宅区,但却成功建立出独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湾仔屡获荷里活青睐,不少电影及电视剧集均在湾仔取景。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此外,备受关注的还有6月2日至4日将在中环海滨举行的“香港龙舟嘉年华”活动。主办方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日前介绍,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嘉年华将特设“纪念杯”,首次云集香港十八区龙舟队伍约5000名健儿参加,共27项赛事,规模为历年之最。除紧张刺激的龙舟赛事,场内还将设有多个港式游戏摊位、巨型折纸龙舟、美食车等,预计将有10万人参与其中。

  与以上龙舟竞赛不同,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澳地区端午龙舟游涌别具民俗特色。该项民俗已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祈求平安。

  30日一早,渔业行会成员依次到当地杨侯庙、新村天后庙、关帝庙和洪圣庙请出神像,并安放在神艇上,再由龙舟拖着神艇巡游各水道,沿途化衣祭幽,两岸棚屋居民也会焚香拜祭。

  此外,端午节当日,香港不少市民也应节到海滩和泳池“游龙舟水”,希望借此带来好运。(完)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