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现带来大商机 涪陵竹笋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2017年06月30日 11:26   来源:海外网   

  三峡笋业员工展示新笋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小商机如何带动区域致富?6月29日下午,参加“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的媒体,冒着细雨探访重庆涪陵区如何将生态保护和实体产业相结合,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互利互惠。

  涪陵是重庆市重点林业区,它坐拥长江、乌江境内两江四岸岸线全长220公里。因此,加强生态修复,构筑生态屏障,对维护三峡水库水体、库岸稳定和库区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涪陵区在长江沿岸发展笋用竹2万余亩防止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部分乡镇的笋用竹已初见规模,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化三峡库区的作用,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但是,因为没有企业从事竹笋深加工,农民生产的竹笋只能鲜销,市场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有限,价格偏低,形成“增绿不增收”的窘境。这种窘境让三峡笋业董事长李承洪嗅到了商机。2012年李承洪在广东考察时偶然发现涪陵竹笋产业的缺失,经过考察学习后他将这一产业引入了涪陵南沱镇。2014年,他成立了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竹产业示范园、竹产业示范基地、竹笋深加工厂、竹产品营销”四轮驱动建设,投入巨资全力打造涪陵竹笋产业,立志将竹笋产业打造成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4377亩竹笋产业示范园已建成,三峡笋业计划用5至8年时间,建成10万亩竹笋基地。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三峡笋业更加注重基地发展。在成功探索“公司 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出“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经营的新模式。在笋竹产业的发展上,三峡笋业正在探索建立两种经营模式:在南沱镇治坪村,公司以现金入股、农民以笋竹基地的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共同成立竹泰笋业股份合作社,探索建立“保底分红盈利二次分红”的经营模式;在义和镇,公司以现金入股、农民以笋竹基地的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共同成立竹味农业开发公司,探索建立“产量分红盈利二次分红”的经营模式,统一种苗、统一技术质量、统一销售,将农民土地采笋量与分红挂钩,提高农民管护、采收积极性,实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保证销价的目标,亩均经济效益从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竹林丰产后经济效益将提高到6000元/亩。

  “涪陵的第一张名片是涪陵榨菜,我们要把三峡笋打造成涪陵的第二张名片。”三峡笋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我们依托长江库区这么好的资源,在土地、气候、水分等方面都能得到保证,所以竹笋的品质优良,我们有信心将三峡笋打造成全国笋业的第一品牌”。

  据了解,南沱镇除了发展竹笋产业,还通过打造百竹园、三峡竹海广场等景观,举办采笋节等活动,集旅游休闲、竹笋采摘、竹文化传播于一体,实现竹笋示范种植、竹笋现代加工和三峡竹海特色的乡村观光旅游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南沱镇竹笋产业发展的典型带动下,全区各乡镇街道发展竹笋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笋用竹栽植面积不断扩大。

  涪陵区南沱镇镇长张正书说:“现在我们当地农民有土地流转、退耕还林补贴,还可就地在当地企业务工,收入比种地高多了,又保护了长江两岸环境。”(夏丽娟)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