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风灾过后澳门旅游依然火爆 十一假期旅客超92万人次

2017年10月16日 13:18   来源:新华社   刘畅 王晨曦

  澳门国庆黄金周旅游数据陆续出炉。无论是入境旅客人数,还是零售消费、酒店入住率等均显示,澳门旅游业已摆脱了今年8月风灾的影响,呈现出积极增长的良好势头。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澳门入境旅客超过92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1%。此次假期共接待近69.7万人次的内地旅客,占赴澳门总旅客的75.7%。前7天,内地旅客上升了9.6%,台湾地区及香港特区的旅客升幅分别为20.1%及6.4%,国际旅客上升45%。黄金周期间,澳门酒店平均入住率达95%,比去年高了2.9个百分点。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通过对一千多家本地商铺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有50%的受访商户表示其人流相对平时有所增加,平均增幅为27%。40%的受访商户表示其营业额相对平时有所增加,平均增幅为27%。

  事实上,早在黄金周伊始,已有外媒预测澳门旅游业在这个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中将有突出表现。而澳门当地媒体则用“需求强劲”“一房难求”“10年来利润最丰厚”来形容这个黄金周的火爆。多家酒店预订网站显示,10月1日至8日,澳门8成以上五星级酒店被订满。

  在氹仔知名的葡式建筑街区官也街,有着百年历史的手信店晃记饼家老板高培基对记者表示,往年的国庆黄金周往往是大三巴附近人流最多,但今年人流有明显向氹仔、路环等离岛分流的趋势。

  “今年我的鸡仔饼较往年好卖很多,每天都是提前两三个小时就卖完了全天的饼。”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开始下厨做饼的他说,今年购买手信的人群明显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一看就是个人游游客,也不那么赶时间,这里看看那里逛逛。”

  在有着澳门后花园之称的路环,记者遇到了从北京来的游客小李和他的女友。两个年轻人都是牛仔裤、运动鞋、双肩包的轻松打扮。他们向记者展示离岛半日游的收获:一张正面是妈阁庙、背面盖满了路环庙宇纪念邮戳的明信片。“我俩都特别喜欢安静、闲散的旅游方式,走着走着就能遇到一些很特别的东西。”小李说。

  高老板的“大赚”和小李的闲适,成为国庆黄金周期间澳门具有代表性的缩影。他们的背后,是特区政府旅游、交通、经财、文化以及警方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与艰辛付出。

  据了解,黄金周期间为了对游客进行有效疏导,并最大限度地推介澳门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特区政府旅游局首次通过手机短信向游客推送人流信息,并进行景点推介。特区政府交通局则协调多条线路巴士进行人流疏导。而今年正式成立的澳门旅游警察则驻守在澳门各个旅游景点,为游客服务。

  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对新华社记者表示,随着珠海高铁站的开通,以及澳门各种非博彩旅游产品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从内地较远地区到澳门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在澳过夜旅客人数上升明显。背包游、主题游增多,年轻人和中产家庭的休闲式旅游增多,旅客更注重体验和探索。

  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连信森表示,虽然澳门在8月下旬受到强台风重创,但在中央政府关心下,在特区政府和各个社团的努力下,澳门的恢复速度很快,接待能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黄金周期间又穿插了中秋佳节,使澳门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得到了集中呈现,南湾湖畔的创意中秋灯饰、氹仔的葡韵嘉年华以及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高尔夫球公开赛等节庆活动组合,进一步提升了澳门对旅客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