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企业相继退出市场 专家:监管需要前移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冯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以2016年初摩拜登陆上海推出第一辆共享单车为起点,这个行业还不到“两岁”。这个年轻的“行业”,打着“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旗帜,乘着共享经济的风口,从2016年末开始在资本倾注下迅速扩张。当时,面对共享单车企业纷纷高调入局,有网友曾调侃“留给创业者的颜色不多了”。
而一年后,在经历了近乎疯狂的短期投放“圈地”后,曾经试图占满“赤橙黄绿”的单车企业,不少已经陷入困境。一些小企业频频退出市场,曾经风光的小蓝单车等也坦诚融资失败,黯然退场。短短一年间,共享单车如何从投资者眼中的“朝阳产业”变成大众心里的“烂摊子”。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监管部门有何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凛冬已至”,可能是近几个月以来,不少共享单车创业者的心声。
今年6月,悟空单车率先“亮起白旗”,理由是无法在激烈市场中与大玩家“同场”竞技。随后,主要在三线城市发展的3VBike也称因管理问题退出市场。8月份,南京町町单车爆出公司资金链断裂消息。这几家企业还是专注于单个城市的共享单车第三梯队,随后出现问题的“小蓝单车”、“酷骑单车”、“小鸣单车”都是市场内橙黄之下的知名平台,不少在运营初期还雄心勃勃期待“弯道超车”。
短短一年内,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如何发生如此大的逆转?业内普遍认为,缺乏盈利模式是目前单车行业的短板。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容纳快速增长的入局者。对于无法获得投资者青睐、失去造血机制的中小平台,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宋瑞礼看来,面临的只能是优胜劣汰,“这是一个自然的市场竞争过程,在刚开始扩张时,肯定各方面的资源都配进去了,一旦到达一定程度,市场必定会出现优胜劣汰。”
面对迅速倒下的共享单车,用户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真金白银付出去的押金。依据此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到1.06亿。按用户平均超过百元押金估算,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数量或已超100亿元,其中还不包括用户提前充值的各类未消费余额。而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倒闭或者退出经营的多家单车平台,可能涉及到的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亿元。“找不到人,退不出钱”成为不少单车用户面临的问题。不少人甚至怀疑,这一轮资本狂欢里,自己成了最大的“牺牲者”。
按照此前交通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单车平台企业押金使用、托管和监管仍处于灰色地带。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副部长魏星说:“资金目前没有第三方进行监管,如果共享单车出现了投资失败或者融资困难的情况,很有可能遭受消费者集中挤兑或者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押金无法退回。”
魏星口中的消费者集中挤兑可能已经出现,有消息称,由于担心资金安全问题,不少目前仍在运营的单车平台用户也开始集中申请押金退款。业内人士担心,这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单车倒闭潮。
为此,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人民银行等部委日前召集全国17个省份及北上广深等城市交通主管部门,日前就规范共享单车政策推进展开调研探讨。呼吁“参照网约车的立法手段,实时启动共享单车监管立法工作”成为与会者的一致声音。
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也表示:“多家企业相继倒闭,出现押金退出困难这些问题,各部门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作为交通部,密切追踪相关情况,指导各地交通主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妥善的进行处置,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另外,我们也会同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深入的调研,系统分析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保护消费者利益,确保其健康发展。”
共享单车,未来将骑向哪里?为防范押金安全风险,普遍的共识是“取消押金,鼓励信用体系替补上场”。从目前来看,ofo已经接入芝麻信用,可在25个城市对一定信用积分之上的用户开展免押金服务,而摩拜近期也表示在广州地区推出“基于信用体系”的免押金申请功能。但也有分析认为,这对部分小平台而言,可能进一步加速资金链断裂。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考虑提前介入,防范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下半场肯定是一个市场淘汰过程,不可能让现在五彩斑斓的共享单车都存活。作为政府,不能在这种市场竞争中旁观,一旦企业走向破产,消费者再寻求帮助已经为时已晚。政府应该守住底线,底线核心就是消费者权益。企业是否存在把押金和自有资金混同,是否让第三方银行进行独立账户监管,是否按照新政要求,交通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适时开展审核,监管要前移。”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