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如何抢占全球开放新风口 建设“升级版”自贸区,打造要素聚集高地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2017年12月29日 17:30   来源:南方日报   

  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这三大片区共同构成的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好占据了湾区的“黄金三角区”。

  面朝大海,这个“黄金三角区”正在迎来新的“开放风口”。

  在建设大湾区的过程中,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意义重大。不同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被视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功能区。

  粤港澳港口群是世界上吞吐量第一的港口群,坐拥广州、深圳、香港3个吞吐量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珠三角港口建设整合的热潮正在掀起,对于自由贸易港的思考与探索也在不断升温。

  今年,广州牵手佛山、中山、东莞分别迈出港口合作共建步伐,南沙片区更是主动将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前海蛇口片区则提出了与香港共建自由贸易“组合港”的设想;横琴片区也将把握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机遇,寻找开放新风口。

  那么,在自贸试验区基础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将能够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什么?粤港澳大湾区又应该如何借此契机抢占全球经济话语权?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吴志远 张玮 吴欣宁 袁纪琦

  A 对标国际

  建立高标准对外开放区域

  大湾区的风口正影响着更多城市。

  湾区经济的首要特征是“开放”:对内打破行政边界优化资源配置,对外联通世界塑造大空间格局。港口正是区域开放的重要节点。坐拥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宁波正在成为站在风口上的城市。宁波舟山港码头装卸区,集装箱吊装昼夜不息,最快15秒吊起一个箱子,创世界纪录。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实现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连续第八年领跑全球港口。

  伴随着宁波港、舟山港两港实质性一体化完美收官,宁波发展湾区经济步入了新阶段。如今,宁波舟山港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增强在全球港口经济圈中的话语权。“我们在输出港口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向沙特输出无水港的管理。”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蒋伟表示。

  距离宁波舟山港两百余公里外,随着汽笛鸣响,桥吊开始起吊,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在12月10日正式开港试运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和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有望纳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提供全新动力。

  作为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自由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要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就在洋山港四期试运行一天后,12月11日下午6时,一架从爱尔兰起飞的空客A321飞机顺利抵达柬埔寨波成顿国际机场,这架由南沙自贸片区的广州华胜一号飞机租赁有限公司从爱尔兰购买的飞机,将出租给柬埔寨的澜湄航空,广东自贸区首单飞机离岸租赁业务在南沙顺利完成。

  在专家看来,上海等地在港口的开放探索,无疑会为广东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由贸易港,说到底就是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认为,自由贸易港强调与国际接轨,在部分现有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建立高标准的对外开放区域,在先进产业的发展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

  其中,“对标”是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关键词。《方案》提出,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将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这是上海自贸港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其他自贸港建设的方向所在。”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其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标国际新协定,如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二是国际上的好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这种国际对标简单视为优惠政策的对标,于广东自贸区而言,更应通过与港澳的实践,探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孙元欣说。

  B 借力港澳

  共建自由贸易“组合港”

  天刚拂晓,香港九龙尖沙咀码头,张鹏登上最早一班客轮前往南沙。熟知粤港两地法律,加之精湛的调解技巧,仅用1个小时,他就让一宗涉港商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张鹏是首位受邀到南沙自贸片区法院主持商事纠纷调解的香港大律师。这个案例让他见证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规则的努力。

  相较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水平更高。近在咫尺的香港就是全球著名的自由港,已经连续23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专家看来,广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香港既是学习借鉴的对象也是可借力的“好伙伴”。

  开办企业便利度既是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区域开放水平的关键指标。

  经过数年探索努力,广东自贸区目前申办企业最快一天即可领取营业执照,企业开办便利度可以说是大幅提升。但是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宋恩荣表示:“成立公司,最快1小时可完成。”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

  “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宋恩荣说,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743亿美元,是珠三角九市的7倍。作为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的首要平台,香港地区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比重近年来急速上升,于2016年达到了破历史纪录的69%,已经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比重。

  货物也实现“货如轮转”,自由流动。研究数据表明,从2002年到2014年这12年间,香港外贸从4077亿美元增加至1017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9%,期间转口贸易也实现快速增长,而离岸贸易平均每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两位数。所谓转口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地转手进行的贸易,而离岸贸易则是转口贸易的延伸,是指一个母公司在其他地区或国家开办子公司,将异地生产的货物卖到第三国乃至全球。

  对于广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香港经验可以带来什么启示?在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荣誉院士王春新看来,自由贸易港除了企业经营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进出自由外,还要做到人员进出自由和资讯流通自由。

  如何将毗邻港澳的特点转化为广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呢?“并船出海。”中山大学教授、资深港澳研究者郑天祥表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角度来看,广东自贸区肩负着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使命,应主动借力港澳特别是香港的力量,共建自由贸易“组合港”。

  从全世界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区域性港口群,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港口吞吐量均入围世界前十,港口群吞吐量已居世界第一。

  郑天祥说,共建自由贸易“组合港”要用好港口这一核心资源,发挥好内地腹地辽阔、香港“超级联系人”等优势,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做大离岸贸易。伴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建成通车,合作共建自由贸易港的水平将进一步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各个城市间在产业发展上存在交错和业态竞争,通过建设自由贸易港契机,形成组合式的自由贸易港,对未来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首位湾区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如是说。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看来,广东自贸区毗邻港澳,地缘优势明显。香港又是全球出名的自贸港,通关便利,经贸管理理念先进,公共服务优质高效。他建议,广东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需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港澳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取得“1+1+1>3”的效果;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一国两制”体制下就自贸港建设先行先试,探索适合广东自贸区乃至整个粤港澳湾区的发展经验。

  C 放眼全球

  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探索新经验

  9月29日,广州与东莞签署了《广州港务局东莞港管理委员会港口合作发展协议》,两市首度提出双方将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推进实施穗莞港口一体化,打造广州-东莞港组合港。

  在此之前,广州还与佛山、中山签署合同,三市企业合作共建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成为三市史无前例的一次协同大作战。时任广州港集团董事长陈洪先表示,在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广州港南沙港区将形成10万—15万吨级专用集装箱泊位达20个、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2000万标准箱的格局。

  港口建设整合的背后,是对自由贸易港探索和思考热情的不断升温。

  在广州,南沙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门户,将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

  在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则瞄准香港这一自由港,提出了建设深港自由贸易“组合港”的设想。

  在珠海,横琴正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自由贸易港机遇,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契机探索打造“大桥经济区”。

  在专家看来,除了港口的整合与建设,更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破题。“自由贸易港是比自贸试验区开放水平更高的功能区。”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撰文指出,自由贸易港实施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制度政策,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港)区。

  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释放“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制度红利。可以想象,将来的自由贸易港将真正形成“境内关外”模式,虽然是我国境内却是在海关管理关卡之外,境外货物、资金、人员可以自由进出,商品可以享受免税或低税的红利,外方船只、飞机等交通工具也可以自由往来。

  从抢占全球经济话语权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港更具想象力。这一探索旨在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探索发展创新的经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广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选择有两种。其一是建设成纯粹的离岸型自贸港,例如香港和新加坡,受限于土地空间,重点发展离岸贸易,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二是建设成腹地型的自贸港,例如鹿特丹和迪拜,依托辽阔腹地发展总部经济等。“在新加坡,通过电子系统进行贸易报关,99%的业务可以在10分钟内处理完毕,每年节省近10亿美元的报关成本。”在林江眼中,新加坡、鹿特丹、迪拜也是全球著名的自由港,广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必须借鉴前述自由港要素全面流动、营商环境充分自由的特点。

  “广东的选择有可能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做到把腹地型自贸港和离岸型自贸港的有机结合。”林江说。

  赵晓雷则认为,自由贸易港应该更突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专一功能,整合保税区和港区口岸资源及政策优势,提高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培育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全球贸易及进行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

  在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看来,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仅仅是基于港口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而是围绕投资、金融、法治和新兴要素便利流动开展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并由此吸引全球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资源。朝着这一目标,自由贸易港将打造成为新兴高端要素聚集高地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专家访谈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

  把自由贸易港建成

  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功能区

  当前,我国正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应该如何率先探路?具体的路径和方式又该如何选择?围绕上述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

  南方日报: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何不同?

  林江:自由贸易港其实是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自由贸易区探索的是制度创新,并且把相关创新的成果总结后进行复制,也就是说,自由贸易区重视的是先行先试、复制推广,实现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自由贸易港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探索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在先进产业的发展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自由贸易港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无论是公司成立,还是外汇兑换、市场准入等,都无需经过审批程序;另外,自贸港突出的是“港”,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港”指的是海港,而新时代的自贸港,还包括空港甚至是无水港。

  南方日报: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广东自贸区该如何学习借鉴香港经验?又如何借助香港和澳门的力量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林江:香港是全域的自由港,也是广义的自贸港,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上,广东自贸区应该做以下的事情。

  其一,进一步提升广东自贸区的开放度,提升政府的治理效率,全面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二,香港的自贸港如何做到超越目前最大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地位,通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之中,实现离岸和在岸人民币结算同时兼顾的结算中心地位,将有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其三,香港作为自贸港,完全有条件通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为包括广东自贸区在内的内地资产进行国际配置功能,提升广东自贸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其四,香港是中国高端消费品和先进制造业产品的试验场,如果通过香港的高端市场测试,得知个别种类的产品能够在消费市场上畅销,则可以通过香港与东莞、佛山等制造业中心的合作,配合深圳、广州的创新科技优势,实现产业的无缝对接以及广东自由贸易港充分与国际接轨,领先全国制造业水平的目标。

  南方日报:放眼全球,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典型的自由港。广东探索自由贸易港,应该从这些地方学习借鉴哪些经验?

  林江:新加坡、迪拜和鹿特丹主要是以远洋海港为依托,而广东自贸港有可能超越这些著名的自贸港,计划利用铁路、水运、内港来打造自贸港区,这些都是在学习借鉴上述国际著名自由港的基础上实现赶超的目标;另外,广东自贸港建设要充分借鉴上述国际自贸港的要素全面流动,营商环境充分自由的特点。

  总而言之,借鉴国际先进的自贸港经验,广东自贸港的选择有二:一是建设成纯粹的离岸型自贸港,例如香港和新加坡;二是建设成腹地型的自贸港,例如鹿特丹和迪拜。广东的选择有可能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做到把腹地型自贸港和离岸型自贸港的有机结合。

  南方日报:从制度创新及对外开放方面,广东应该如何发力?

  林江:广东应该在以下领域发力,使得自由贸易港成为开放水平最高的功能区。

  第一,实现与货物贸易自由流动相匹配的资金的自由流动。

  第二,实现监管制度的创新,对货物流、资金流、订单流分离的离岸贸易进行真实性审查,在履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的基础上,为真实的离岸贸易提供高效率的国际金融监管服务。

  第三,实现与货物自由流动相关的人员自由流动,让劳动力资源的全球配置更有效率,从而提升广东自贸港对全球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数读

  粤港澳合作

  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业开放、三地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不断深化粤港澳合作,区内累计注册6600余家港澳企业,汇丰、东亚、恒生、周大福、港交所等知名企业落户。

  南沙企业

  南沙今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17525家(自贸区挂牌以来共38750家),增长51%;新增注册资本2670.2亿元,增长114%。目前,已落户9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103家总部型企业。

  前海企业

  截至今年9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业企业累计达63366家,开业率40.3%。今年1—9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每平方公里创造增加值5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61亿元,均居深圳第一。

  横琴企业

  目前横琴自贸片区内注册企业突破4.4万家,4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注册企业121家;70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注册企业164家。总投资超过4230亿元的145个重点项目落地。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