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家快递企业表示今年春节不打烊 部分公司将加价

2018年01月24日 10:53   来源:央广网   

  多家快递表示春节不打烊 部分公司将加价

  央广网北京1月24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多家电商已经在“摇旗呐喊”。面对网上流传的一份春节快递放假时间表,不少消费者在担心,春节期间的快递能准时送达吗?同样,快递小哥也开始犯难,忙碌了一年,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过年呢?

春节期间快递公司休假吗?

  根据《快递杂志》消息报道,包括EMS、顺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百世、德邦、京东物流、苏宁物流在内的这十家快递企业均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烊。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企业公关负责人说:我们应该是在这些企业里首家这样坚持的,现在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常态,我们春节都是不休息的,具体说一些细节的做法,得看我们官方的公告。

  根据梳理,苏宁物流近日率先打响了春节快递不打烊服务;而作为每年春节期间的寄递服务“主力军”,EMS表示会像往年一样“无缝隙、全覆盖、不停休”;韵达速递官方公告称,总部将成立“春节期间快递服务运营小组”,协调、指挥全网络快递服务工作,同时,将对相关地区的汽运、航空线路进行调整、优化,部分地区快件时效将有一定调整。

  快递费用会增加吗?

  按照惯例,春节期间,部分快递企业会加收一定的服务费。EMS和顺丰往年加收10元左右的费用,韵达方面表示,考虑到春节期间业务量、成本等各种因素,每票快件会加收10元服务费。

  快递公司该不该休?

  贯铄企业CEO、快递业专家赵小敏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的服务业,不存在企业休息或者不休息,这个还要考虑用户最关键的需求。根据现行的节假日,从日常家用消费品角度来讲,尤其涉及到日常用品,还是有比较旺盛的需求的,正常的业务量一般会在3到3.5成左右,在市场来讲,我们认为还不是特别小的一个量。所以你说让他休息能行吗?是不行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常态,不能把企业休息跟快递员休息完全对立开来。另外一个角度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社会责任的问题,好多还是加盟制,就要考虑网点在整个网络生存运行的状态。”

  快递员会怎样选择?

  在北京送快递的唐山小伙儿小周已经工作三年了,他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今年还是会继续坚守,有补助、有年后调休,都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事儿。

  快递员小唐:其实就往年的情况来说,有部分的员工在这儿工作,还是回去的多,像我们在这儿送快递的话有点补助,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这部分补助就不回家过年了。年后的调休就看个人了,想调休就舍弃天数回家休息两三天再回来上班,也就够了。现在年味儿淡了,大家的购物欲望越来越强,我们也迎合市场,公司给我们的福利待遇也挺不错的。就看个人了,想休息就少赚点,公司也不强制。

  此外,据了解,苏宁物流发布了“团聚计划”,在今年春节企业将在43城市设立100座爱心驿站,组织值班的快递员和家属一起过年;京东发布“我在京东过大年”活动,为在春节值守的快递员等员工提供诱人的福利待遇。

  如何保障加班快递员的福利?

  企业在保障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如何保障加班快递员的福利呢?赵小敏说,企业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实践经验,建议广大消费者也能对快递物流一线的工作人员多些理解。

  赵小敏:其实最近这三年左右,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局面,有一部分人留下来继续来做,快递业务都是保持正常运作的,但是部分会存在延误或者是错发的事件。另外一点的话,他们会跟一些业务员或者说快递员在整个春节期间有一个温暖关怀,包括有一些资金的支持,这个是我们认为他们这些年一直以来采用的。今年就这个情况,还是继续延续以往的运行态势。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