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2018年01月24日 11:3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平安安徽建设,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如何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新老问题精准施策,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

  聚焦“七有”领域,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近年来,我省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一大批“七有”领域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2017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5274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回顾我省近年来民生改善的巨大成就,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条重要经验。”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教授张彪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8年伊始,合肥市民崔晓锋忙着看房,为的是买到优质学区房让下半年将上小学的儿子读上“名校”。“现在学校教育水平总体提升较快,但具体到不同学校,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优质教育仍属“紧俏商品”,期盼优质教育资源能均衡布局,这样家长和孩子们就不用想着法子、削尖脑袋往名校挤了。

  聚焦“七有”领域,我省正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张彪认为,针对“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应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针对优质医疗需求不断提升等问题,应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直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如愿以偿,刚和一家心仪的幼儿园签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宿州姑娘汪玉说。 2017年全省就业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2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7%。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张彪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妥善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保护网,是风险的缓冲器。 2017年,我省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截至11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全部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希望进一步加大参保激励举措,提高农民养老金标准,让农村老年人有更多保障。”铜陵市天门镇五峰村村民吴玉松说。

  省人社厅负责人表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成多层次可持续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加快平安安徽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在无为县无城镇中心菜市场,电子显示屏上每天都公示农产品安全抽检结果,政府实施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检测的火眼金睛,打消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无城镇文景社区居民何文说。

  2017年以来,我省把平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基础性、保障性位置,围绕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发展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数据显示,去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到96.76%,同比上升1.67%,再创新高。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省有关部门正进一步加快平安安徽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智慧交通,解决好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及停车难、停车乱等城市管理难题。加强互联网管理,严厉打击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营造健康良好的网上氛围。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全覆盖,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可持续。

  为群众谋福祉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新起点。张彪认为,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寅吃卯粮,否则就难以为继。 “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记者 吴量亮)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