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要看懂2018江西“两会” 先来弄懂这18个名词

2018年01月24日 13:1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万里庆

  记者万里庆实习生晏家瑶报道:“创新驱动“1+N”政策体系”、“一照多址”、“非国有森林赎买试点”、“中心村“8+4公共服务项目”……1月23日,与去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息息相关的18个名词扑面而来,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要读懂今年江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有必要熟悉这18个名词:

  1.创新驱动“1+N”政策体系:指我省出台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意见》及《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办法》、《创新驱动“5511”工程实施意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2.“一照多址”:指在公司或者个体户注册过程中,一本营业执照,可登记多个经营场所地址。

  3.“集群注册”:指多个有限责任公司以一家公司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作为自己的住所登记,并由该公司提供住所托管服务,组成企业集群的登记注册模式。

  4.“四尘”三烟”“三气”:“四尘”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三烟”指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三气”指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煤锅炉烟气。

  5.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从2018年开始到2022年,每年新建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2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新建20家协同创新体,2022年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

  6.科技成果“三权”: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7.“全牌照”:指取得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颁发的所有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

  8.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到2020年,全省累计应用10000台(套)智能装备,建成1000个数字化车间,培育100家智能装备生产企业,打造10个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9.非国有森林赎买试点:指政府采用有偿购买的方式,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的非国有商品林收归国家所有,实行集中统一管护,改善和提升其生态功能。

  10.林下经济发展六大工程:油茶产业工程、竹产业工程、香精香料产业工程、森林药材产业工程、苗木花卉产业工程、森林景观利用工程。

  11.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行动、“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行动、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行动、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零增长行动、养殖污染防治行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行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农业资源保护行动。

  12.“三十双百”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实施10个左右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建设10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引进、培养100名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培育100家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3.中心村“8+4”公共服务项目:指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有条件有需求的中心村还要建设小学、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公交站。

  14.“两城两谷一带”: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

  15.“一次不跑”改革:指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包括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时,通过全程网办、上门服务、帮办代办、邮递办理等措施,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需前往政府部门或办事大厅,让办事“零”跑动。

  16.“证照分离”:针对行政许可事项,通过清理取消一批、改为备案一批、实行告知承诺一批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问题。

  17.“三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18.“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