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2日 李国英)

2018年01月30日 14:00   来源:安徽省政府网站   

  ——2018年1月22日在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人民政府省长 李国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17年工作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安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推进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省生产总值从1.72万亿元增加到2.75万亿元,年均增长9.1%。财政收入从3026亿元增加到4858亿元,年均增长9.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640元和12758元,年均增长8.8%和10.3%。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近两年化解煤炭、生铁粗钢产能1672万吨、631万吨,商品房去化周期从19个月减少到12.7个月,降低企业成本17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全面展开,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和14.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实现翻番。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8%。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迅速,快递业务量从1.4亿件增加到9亿件。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粮食最高产量突破700亿斤,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5%。加快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皖江8市整体纳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区域发展国家级战略平台覆盖“五大板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6.5%提高到53.5%。

  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开工,高铁网络不断加密,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新桥国际机场、京福高铁(安徽段)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726公里增加到1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3210公里增加到4673公里,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5万公里。解决21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光缆通达所有行政村。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从13.9%提高到63.9%。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全覆盖。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创新网络不断完善。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29件增加到7.7件。量子信息、热核聚变、稳态强磁场、铁基超导等前沿技术率先突破,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由中科大主导研制,全球最薄触控玻璃实现量产,液晶显示全球最高世代线建成投产,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入列国家人工智能四大开放创新平台,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全国首家智慧医院挂牌运营,创新引领型发展在江淮大地呈现蓬勃生机。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提前1年完成,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全面展开,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建立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和编制周转池制度,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从192.5万户增加到381.4万户。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江淮汽车、华安证券、建工集团整体上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55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首家民营银行新安银行设立,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成运营,挂牌企业达1859家。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日益增强,改革的动力、活力、红利日益显现。

  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施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推进外贸优进优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6.2%提高到24.7%,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长30%。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3亿美元,年均增长13%,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增加到152家,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海螺海外发展、马钢收购瓦顿等国际产能合作顺利实施。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延伸,新增国家级开发区6家,设立综合保税区3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4家、进境指定口岸11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运行,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56项。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1%。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PM10年均浓度下降11.1%,主要河流、湖泊总体水质稳中趋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面推行河长制,率先探索林长制,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展开。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圆满完成。加快“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巢湖流域、黄山、蚌埠、宣城入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马鞍山、合肥、铜陵、芜湖、淮北、蚌埠、宣城、安庆先后入列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居全国第3位。入列“中国好人榜”增加到1162人,连续10年全国第一。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省市县乡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11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5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运河(安徽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省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稳居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坚持“六看六确保”,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贫困人口从679.1万人减少到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6%下降到2.2%。产业扶贫覆盖所有贫困村,建成村级光伏电站6317个、户用31.5万户。完成6.3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创造性实施“351”“180”健康脱贫政策,探索出解决因病致贫的有效途径。我们践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举全省之力、汇各方之智,朝着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不懈奋斗。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实施民生工程。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考录取率连续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所高校、13个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90.6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6万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健康安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覆盖16个市,建立医联体279个,医共体扩大到66个县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信访制度和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构建,连续8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不断发展,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驻皖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安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较好完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和支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建设等若干“10条”意见,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全力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全面构建技术、平台、金融、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启动建设。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全球推介、第十届中博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四百”对接等重大活动,对外贸易大幅度回升。着力加强重点污染防治,积极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省级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整体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着力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再战再捷目标圆满实现。着力抓好民生工作,居民增收提速,公共服务提质,社会保障提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进出口总额增长23.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和8.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2%,城镇登记失业率2.8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稳中向好。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实施政府权力运行监管、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议案59件,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88件,全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0522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54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开展各类民主协商73项,办理政协委员提案4729件。全省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运行,网上办理事项超过85%。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30条,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凝聚了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走过了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我们深切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全省人民在中共安徽省委领导下,树牢“四个意识”,加强改革创新,奋力闯出新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了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精彩华章。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省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徽改革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需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企业经营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增长放缓,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有待增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距全国水平尚有不小差距,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干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不足,少数干部懒政怠政,“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未根本解决。我们要直面这些矛盾和问题,以更努力的工作、更扎实的举措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盼!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