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政府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7267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魏华祥介绍说,2017年,山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省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向好的势头不断巩固,质量效益有了新提升,发展动能有了新亮点,经济活力有了新增强,生态环境有了新改善,民生事业有了新进展。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67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6.7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2925.1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6.32亿元,增长9.1%。人均GDP达到72851元,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790美元。主要表现为:
“全省生产总值迈上7万亿元台阶。”魏华祥说,山东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98.5亿元,同口径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1%,占比为72.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金融信贷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7576.0亿元,增长9.5%。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动能转换加速发力,经济发展呈现新活力。”魏华祥表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四新”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0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6728.6亿元,增长14.1%,;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家,总数达179家,稳居全国第一。互联网与农业、制造、民生、政务等领域深度融合,大数据应用全面铺开,运用“云服务券”助推“企业上云”;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0.7%、80.2%和3倍。传统行业高端化加快推进,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增长12.8%,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增长70.2%。
同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短板、补弱项,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供给质量明显提高。
“‘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持续推进。”魏华祥说,山东大力化解低端无效产能,六大高耗能行业持续低位运行,完成生铁175万吨、粗钢527万吨、煤炭351万吨去产能任务,完成了违法违规电解铝项目和“地条钢”清理整顿工作,济钢是全国首家整体退出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粮食总产944.6亿斤,较上年增加4.5亿斤,是历史第一高产年,稳居全国第三位。 实体经济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七年来首次回升,实现增加值增长6.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质量强省和商标品牌、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高,“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据记者了解,2017年,山东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管服”改革累积效应加速释放,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41项。出台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省管企业实现利润430亿元,创近6年来新高。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基本建成,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多部门联合共享失信“黑名单”。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