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措施。从我省实际和需要出发,必须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必须加快旅游业大发展。
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启动综合交通三年攻坚大会战,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航空“三网”并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200亿元。着眼高速公路加密度,加快汶马、宜攀、绵九等项目建设,力争雅康、绵西等全线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马尔康至久治等项目。着眼铁路发展提速度,加快成贵、成兰等项目建设,力争川藏铁路成雅段等竣工,开工建设成都至西宁等项目,加快推进成都至南充至达州、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乐山机场等开工建设,巴中恩阳机场建成通航,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岷江犍为、龙溪口航电枢纽等航道达标升级工程建设。促进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大提升行动,抓好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李家岩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尽早开工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等项目。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工程。加快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双江口等有调节性水库电站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四川水电外送第四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项目。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节点体系。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成旅游投资“双千亿”工程,打造万亿级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全方位推进“交通+旅游”,推动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治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抓好28个市(县)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加快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办好旅博会等节会活动,搞好旅游宣传营销。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诚信建设,进一步增强四川旅游美誉度和吸引力。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早日向世人重新展现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魅力。
第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实事。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关注解决城镇贫困群众的困难,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改造危旧房棚户区25.5万套、农村土坯房40万户。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狠抓文艺精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推广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开展“江口沉银”遗址二期水下考古,推进历史名人博物馆建设。办好中国川剧节,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振兴四川出版和四川影视,推动文化创意、数字音乐、网络文化等创新发展,打造“四川音乐季”品牌。发展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省第13届运动会、第15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第9届残疾人运动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全面改薄”,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落实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和“一村一幼”等政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分层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构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完善规范医联体,巩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办医,强化信息化监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综合防治重大疾病。建设中医药强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事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安定团结社会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大局、是前提,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法律七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藏区依法治理和彝区禁毒防艾。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好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强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
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整治,加强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大食品和农产品“双安双创”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药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专项治理。做好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抓好防汛抗旱、极端天气应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