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备受关注

2018年03月05日 15:41   来源:新民晚报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海自贸区全力以赴做好“一带一路”桥头堡,在积极推进中取得了哪些早期收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在即,上海代表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桥头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备受关注。

  贸易服务平台

  多样化

  2017年9月14日,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在沪揭牌。迄今,上海自贸区已建立了各类贸易服务平台,促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往。

  这当中,成立“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的意义,就在于探索搭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率先探索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监管合作模式,在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开展多双边合作交流。

  调研报告显示,去年上海自贸区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动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并依托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政府、企业、国内外相关组织多方良性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重点在贸易便利化、互认机制、标准化体系及溯源机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口岸措施、通关程序、技术法规、产品标准、优惠原产地规则等方面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信息收集分析等研究支撑,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帮助出口企业打破或跨越国外技术壁垒,顺利走入国际市场,顺利走进沿线国家。

  同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别(地区)进口商品中心。

  作为境外商品进入中国的窗口,国别(地区)进口商品中心集中突出地展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有着强大的招商资源和影响力。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设立了中东欧16国国家馆,目前保加利亚、马其顿国家馆已经开业,捷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有意设立国家馆,正在积极洽谈引入。

  2016年浦东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达3339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9%;2017年一季度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8.7%,比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到20.8%。其中,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联系最为紧密,贸易额占比达66.2%,主要是集成电路、纺织品、笔记本电脑等商品;在贸易额超100亿元的9个国家中,6个为东盟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金融市场优势

  多层次

  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上海用好金融中心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势,为国内“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和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支持市场主体走出去。

  调研报告显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发挥上海自贸区FT账户、跨境资金池等功能,打造面向境内外市场主体的资产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主体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交易。

  首先,上海自贸银行机构综合运用跨境资金池等自贸区特色金融服务,为境内“一带一路”企业和境外“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提供跨境结算和融资等服务,提升结算效率、提高汇兑便利、降低融资成本。

  具体而言,通过FTN账户发放跨境贷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上海银监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借鉴境外发达金融市场的“监管沙盒”经验,针对现行法规尚未覆盖或不尽完善的领域,于2015年4月创造性地建立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这一机制支持自贸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监管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以个案突破的方式先行先试,率先塑造“原则导向+持续互动”的新型创新业务监管模式,有力促进了金融服务供给的增加与丰富,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两三年来,借助这一机制,上海自贸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提交各类创新试点申请近50项,已落地创新试点近30项,在跨境并购、跨境担保、绿色金融、国际要素与金融市场服务等诸多领域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案例。其中,仅跨境并购贷款涉及金额约700亿元,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和加快转型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

  其次,上海自贸区打造面向境内外市场主体的资产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主体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交易——

  ■ 设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即将推出。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13年11月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原油期货是我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将建设国际化交易结算平台,全面引入境内外交易者和经纪机构。2017年5月底,原油期货仿真交易开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人士表示,争取在年内实现原油期货上市。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需求方,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上市后,将使我国参与到全球原油基准价格的形成体系中,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能源供应国家的原油贸易提供更有参考意义的定价依据。

  ■ 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交易平台。2016年4月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我国是最大的黄金生产、消费和进口国。“上海金”是一种定价,它按照新的定价标准,迈出了与国际市场上“伦敦金”、“纽约金”竞争定价权的第一步,同时促进境外人民币的流通与使用。

  ■ 筹备设立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根据研究方案,平台有两大核心功能定位:一是“开放通道”。平台不改变现有制度,利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快速实现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平台将设计成为对外开放的关口和阀门,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二是“试验平台”。通过制度创新,尝试开展目前尚不能在境内开展的证券投融资业务,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双向投资制度

  多创新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中,上海深化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制度创新,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双向投资的平台。

  过去三年,上海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投资项目246个,实际投资额45.9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6倍,承接重大工程3019个,累计合同额217亿美元,年均增长9.4%,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突破5000亿元,已占全市1/5左右。

  其间,上海自贸区率先实施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极大吸引了外资企业的入驻。截至2017年8月,“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在上海自贸区投资新设企业763个,利用合同外资37.6亿美元,主要涉及批发贸易、金融租赁、商务服务、科学研究等行业。其中,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国有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设立的沙伯基础工业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是其全球五大研发区域之一北亚区的主要研发机构。

  对外投资方面,则率先实施了由“核准制”改为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2017年,浦东新区的境外投资备案项目办理时间由原来的几十天减少至三个工作日内,有力地提高了本土企业国际化的竞争能力。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海自贸区已成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总部的集聚地。境外投资企业中半数以上的母公司来自北京、浙江、广东和江苏等省市;振华重工、锦江、上汽、光明等大型国企均已通过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弘毅、高盛、民生、鼎晖等知名股权投资企业的境外投资金额占比已达四成;华信、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主角,占比超过九成,主要投向贸易、互联网、研发、医疗健康等领域。

  记者手记

  为“一带一路”

  创新“制度供给”

  四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经济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其间,绩效明显,但亦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全国人大代表陈晶莹长期从事金融法律研究,在参与了上海代表团的专题调研后,她认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稳健发展,尚需不断创新“制度供给”。

  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在保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构建了基本的投资、金融、贸易监管制度和便利化体系。从实践看,推进的瓶颈主要集中在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的提升,以及与其适配的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未来,需以发展的眼光、通用的规则、创新的制度,构建和优化沿线国家投融资环境、法治环境,降成本、防风险,提升贸易便利化层级,以“一带一路”建设来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荣的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