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7日 赵爱军)

2018年03月08日 13:54   来源:政府网站   

  2018年1月7日在鞍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赵爱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鞍山发展进程中非同寻常。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面对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艰巨任务,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我们始终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攻坚克难,战胜了诸多挑战,经受了种种考验,付出了艰苦努力,全市呈现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全面振兴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五年来,我们把改革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坚持全面、系统、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权力精简了74.2%。市场活力进一步显现,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7万户。成立营商环境办公室和行政审批局,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组建11家市属国有企业集团,资产总额2320亿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实力增强,占全市经济比重提高到68%。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跨境电商实现“零”的突破,出口额增长12.5%,进口额增长22.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五年来,我们立足长远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钢铁产业减量提质,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深加工能力提升30%。下定决心整治菱镁产业“乱象”,“小散低乱”局面有效遏制,菱镁深加工率提高20%。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特色化迈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局面初步显现。传统服务业转型加快,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5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有效保证。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五年来,我们把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6.4%,新增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3家,设立院士工作站18个。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05户,产品增加值增长19.2%。直流输配电、大功率变频、金融物联网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1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五连冠城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推进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工程。高质量办理“治理大气污染”和“加强水资源保护”议案。完成污染减排项目768个,万元GDP能耗下降10%。近四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提升14.6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由30%提高到95%以上。矿山生态治理面积3.27万亩,完成荒山造林面积23万亩。

  ——民生改善步伐加快。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坚决防止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超过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和9.3%,城乡低保标准年均提高10%和15%。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4万人,获评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市。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55个贫困村销号、5.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工作,六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历史难题有效破解。五年来,我们不回避、不埋怨、不推脱,勇于担当,尽心竭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累计投入375亿元,改造棚户区12.5万套,建成回迁房441万平方米,在外漂泊多年的4.8万户居民喜迁新居。为鞍钢办理58平方公里土地证,增加资产208.5亿元,解决了困扰鞍钢十余年的历史难题。应急接管原北美公司供热行为,投入9.5亿元实施并网改造,解决了17.5万户居民反映多年的供暖质量差问题。实施全日制供水改造工程,结束了市区5万多户居民定时供水的历史。依法解决搁置七年的高新广场项目问题。筹措资金3.4亿元,停工七年的公共卫生中心终于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化解历史信访积案3000余件,信访总量下降85%。同时,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挤掉了多年来形成的水分,做实了经济数据,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破解鞍山改革发展问题的根本遵循,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实施了全面振兴钢都全链条工作举措,形成了解决振兴发展难题的鞍山方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7.5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亿元,增长5.3%;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6.5%。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解决各类难题241个。组织银企对接30余次,推介项目328个。帮助12户企业化解了29.3亿元贷款逾期风险。设立“市长企业家接待日”,帮助56户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119个。深入开发园区现场办公74次,实地解决各类问题200多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户。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倍。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洽谈推进亿元以上项目245个,签约99个。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95个,竣工投产45个。加强与鞍钢合作,建设6大产业园区,推进28个重点项目,煤焦油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全力促进消费、扩大出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落户鞍山,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0户,电商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会展交易额超过90亿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柳海关监管场所主体竣工,打通“蒙俄欧”和“新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年出口135亿元,增长18.4%,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坚持改革开路,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新取消市级行政权力82项,下放122项。做实行政审批局,系统化再造审批流程,审批环节压缩36.6%,层级压缩25.1%,办理时限压缩15.3%。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市县两级全面推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8万户,增长38.9%。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县(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累计下放服务事项1216项。精简开发园区数量,整合内部机构,强化招商服务功能,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核减事业单位编制8823个。在全省率先实行公安“大部制、大警种”改革,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新组建市温泉集团、矿业集团、菱镁集团。市燃气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市国有企业引进投资35.8亿元。与驻鞍央企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移交费用33.4亿元。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断集聚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九次方大数据公司落户鞍山,梦网云数据计算中心建成。九夷锂电项目即将投产,新能源汽车项目深入推进。“中国磁谷”规划完成。千山风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3%。

  新业态不断涌现。建设“创谷”5家,引进城市合伙人5个。设立引导资金2000万元,培育科技型企业51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7户,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5%,利润总额增长325.4%。

  新技术加速转化。68户企业与中科院等知名院所实现对接。辽宁科技大学与地方合作实施50个重点项目。建成鞍山科技大市场网上技术交易中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5项,16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增长54%。

  创新环境初步形成。设立40亿元股权投资母基金,首期10亿元规模。新增基金管理公司5家,组建各类基金6支。鞍山科技金融超市投入运营。建成人才产业园,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引进院士4名、各类专家120余人。高新区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四)坚持质量引领,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速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聚龙股份、福鞍集团分别获省长质量金奖和银奖。发布实施国家级标准6项。森远路桥等17个产品成为辽宁名牌产品,鞍山南果梨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79.3%,创历史新高。

  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淘汰34户“地条钢”企业落后产能460万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2%,住宅去化周期减少10个月。争取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债券195亿元,全市节约债务利息成本5亿元。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9400万元。帮助71户企业获得直接交易电量34.6亿千瓦时,降低企业成本7761万元。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钢铁、菱镁、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高炉减量置换,整合菱镁矿产资源开发,加速推进轻型燃气轮机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三大传统产业实现利润增长2.3倍。新增金融机构6户,在新三板挂牌企业2户,全市金融业完成税收17.9亿元;德邻陆港、龙基物流园等项目加速建设。调减玉米种植面积8.4万亩,新增绿色食品基地5000亩;海城农村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形成一批可复制经验;完成国有林场改革。

  (五)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全力开展创城攻坚,圆了鞍山18年的“创城梦”。维修改造道路46.3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14万平方米,新建休闲街心游园14个,新增城市绿地51.5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18778套。二一九公园改造全面完成,玉佛山新铺设环保道路3.3公里。开通鞍山至南京航线,鞍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沈海高速汤岗子出口建成通车,鞍山北出口连接线开工建设。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成市政府大数据中心,稳步推进城市网格化建设。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投入扶贫资金3.1亿元,完成道路硬化251.7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171户,实施项目扶贫2301户,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317名,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1591人,实现27个贫困村、8455人脱贫。妥善应对岫岩特大暴雨灾害,提前转移群众10万多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举全市之力开展灾后重建,投入2.6亿元,救助受灾群众1.2万人,重建倒损房屋1476户,农村饮水、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500个信访案件,整改完成426件。投资21亿元,完成大鞍山生态区建设项目26个。取缔10吨以下燃煤锅炉499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1680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72.1%。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灵山明沟等5条黑臭水体治理。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城乡群众办的20件实事扎实推进。全市新增就业4.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推进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弥补企业养老保险资金缺口54亿元,40万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新增学前教育学位8000个,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110所。积极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双元”培育试点工作。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开通全国跨省地级就医直接结算。开展送戏下乡130场。新增健身器材2150件。市新殡仪馆建成使用。市科技馆、档案馆主体竣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十九大维稳安保任务,信访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全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老龄、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接待、档案、编制、气象、地震、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一手抓振兴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487件,见面率、办复率均为100%。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不做表面文章,不喊空洞口号,对于每一项重点工作都确定时间表、制定路线图、明确责任人,全市上下呈现出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鞍山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中省直单位,向关心支持鞍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最大的追求;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用新理念引领发展,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提升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实体经济经营困难,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和竣工达产项目较少。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一业独大”的现状没有根本性转变,新业态、新模式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新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三是营商环境建设任重道远,部分干部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欠账较多,脱贫攻坚任务较重,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五是防范和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艰巨,政府性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养老金缺口较大,部分企业负债率较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