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自贸区金改三周年 助力全面开放新格局)
广东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之际,自贸区跨境金融创新取得了哪些进展?自贸区支付结算管理和服务有哪些创新?是否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人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三年来,人行广州分行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实施细则,积极探索与自贸区相适应的账户体系,持续推进自贸区跨境金融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开创性、实效性的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推动广东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人民币成自贸区主要结算货币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比逾八成
数据显示,自2015年4月21日至2018年3月末,南沙、横琴片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支6832.92亿元,占区内本外币跨境收支的85%。
广东自贸区成立三年来,人民币一直是区内跨境资金往来的主要结算货币。数据显示,自2015年4月21日至2018年3月末,南沙、横琴片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支6832.92亿元,占区内本外币跨境收支的85%。
“在跨境人民币创新方面,人行广州分行按照风险可控、成熟一项推动一项的原则,积极推动‘金改30条’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的实施。”人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该行已成功完成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广东省内企业从港澳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贷款,用于支持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截至2018年3月末,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新区共有58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汇入贷款金额60.44亿元。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该业务已于2017年初推广复制到全国,境内企业可以开展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进行跨境融资。例如,珠海中交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浦发银行珠海分行从浦发银行香港分行贷款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珠海横琴二桥项目建设,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还降低其融资成本约1个至2个百分点。
同时,人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走出去”企业在境外合法合规的人民币资金需求。例如,境外机构大协发展有限公司是广东省航运集团在香港设立的购销平台公司,由于公司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在香港金融机构较难获得银行融资支持。依托自贸区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政策,中国银行横琴自贸区分行直接出资,在短短两天内为该公司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资金,及时解决了其日常业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还大力支持自贸区内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截至2018年3月末,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新区已备案27个人民币资金池,累计收付620.90亿元。例如,在人行广州分行及人行珠海中支的支持下,中行广东省分行为新华联集团办理了首批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实现了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合计金额超过10亿元,提高了集团内部资金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了集团资金运营成本。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