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放弃高薪回村当医生15年 只为乡亲一句话

2018年04月20日 15:17   来源:大河网   

  郏县女孩名校毕业放弃高薪回村当医生15年 只为乡亲一句话

  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文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可就在同学们陆续被北上广等城市的医院录用、拿着每月数千元的高薪时,毕业于郑州大学的河南郏县女孩高晓敏却遂了父亲心愿,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小山村,当起了村医。

  起初她也跟父亲闹过吵过,但过了15年后,她越发喜欢这种工作环境,更感谢父亲当初的执拗,“在我看来,我在这儿获得的东西,比高薪和大平台更有价值。”

  【日常】

  当村医15年

  她和村民关系似亲戚

  “敏,你看我这报销用的照片给谁呢?”4月17日下午2点10分,还未到上班时间的河南省郏县安良镇高楼村卫生室已经一片繁忙,村民何女士站在诊室外,提高嗓门朝诊室内说着,并晃动着手中两张1寸照片。

  “俺哥没给你说?”诊室内,身穿白大褂、留着一头干练短发的村医高晓敏,将目光从电脑上村民的健康档案上移开,快步从屋内走了出来,“我给俺哥说过了,这照片不中,得重新换一下。”

  看到这样的场景,多数人定会猜想这俩人是亲戚,但实际上,她俩毫无血缘关系,甚至只能用单纯的医患关系或者乡邻关系来形容。

  “那没事,我今天来主要也想让你再给我看看,这两天背上又出了。”说着话,何女士就拉着高晓敏往诊室里走,“上回你给我开的药,吃着有作用。”

  患有皮肤病的何女士是高晓敏的老病号,也是众多将村医高晓敏当做“邻家闺女”看待的村民之一。

  “她是俺卫生室年纪最小的医生,但她看病可好了,俺一家老小常年都让她瞧病。”诊室内,村民杨先生见有村外的人给高晓敏拍照,随手拉住一个人的他有些激动地说。

  大学毕业后,高晓敏就回到了这个位于山区的高楼村,跟着父亲给乡亲们看病,那年她22岁,虽然已过去了15年,可她依旧是这里最年轻的医生。

  【选择】

  名校毕业放弃南下机会

  她遂了父亲心愿回到山村

  20年前,高晓敏被郑州大学临床医疗系录取。得知消息的那天,她兴奋得整晚没睡着。

  “俺爸是村里赤脚医生,从小跟着他学中医,耳濡目染吧,所以填报志愿时我选了学医,俺爸也特别支持。”女儿能进名牌大学学医,这让高晓敏的父亲高罗子尤为自豪,当然,他的小计划也从此开始实施。

  几年后,即将毕业的高晓敏开始准备个人简历,并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招聘会。

  因专业成绩良好,高晓敏和几位同学同时被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医院挑中了,可就在她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高罗子却突然拉长了脸,“让我回村里跟着他干,态度很坚决啊,哎呀,我当时真是……烦死了。”高晓敏回忆当时情景说。

  同班同学接连被郑州甚至是北上广等城市的医院录用,一个月都是数千元的工资,而自己却要回山村,拿着千元收入并失去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这让高晓敏难以接受。

  “跟我爸吵闹,赌气不说话,可最后也没拗过他。”看着有万般不理解、充满沮丧、却仍旧听从自己的话回到小山村的女儿,高罗子心里也是各种滋味。

  在高罗子看来,女儿在众多名牌医学院的学生中并不算突出,在大城市上班,虽然平台大、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好,可大城市向来不缺人才,而相反,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却急需女儿这样学医的人。

  “好医院她进不去,大城市也不缺她一个学医的,但俺村可不一样。”70岁的高罗子如今已经处于半退休状况,对当时自己的执拗,15年后的他依旧态度未变。

  遂了父亲的心愿、回到小山村的高晓敏,开始跟随父亲为十里八乡的村民治病,她将临床与祖传的中医诊疗相结合,继续守护这个小山村老乡们的健康。

  【牵挂】

  回家路也是问诊路

  在老乡眼里她是一种安全感

  今年是高晓敏为这个小山村老百姓治病的第15个年头。这15年间,她已从女孩儿成为孩子的妈妈,从一个刚毕业的丫头,成长为一方乡民的健康守护者。

  这些年,她和同事们不仅为高楼村的村民诊治,连住在方圆二三十里的村民的健康,也被他们“承包”了,“农村很少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所以俺们这儿病人一直不少。”

  在高楼这个山村里,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几乎没人不认识高晓敏,走在村道上,不时能听到有人和高晓敏打招呼,“吃了没”“做啥饭”“还没下班”……这是他们之间最常用的对白。

  “感觉都跟自己家人一样亲。”也因此,不管哪位“亲人”病了,只要一个电话,高晓敏一定会快速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有时碰上病情棘手的乡亲,高晓敏还会将其送到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安置好一切后才离开。

  不过,现在郏县医联体建设已经十分完善,微医远程会诊平台已经辐射所有村社,“你有啥疑问,电脑一连,上级医院专家都解答了,病人很少跟以前一样,再往县里跑了。”高晓敏笑着说。

  可即便如此,有些病人还是让她无法放心。

  在高晓敏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住着一位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独自一人居住的70多岁的高老太太。高老太之前犯过一次病,因无人知晓,险些要了她的命,也就是从那时起,高晓敏每次下班回家,都要先拐过去看一下老太太。

  看一眼老人,高晓敏放了心,而高晓敏来一趟,老人也感到开心和安全。“她来了把把脉,跟我说说话,我都高兴,心里面舒服。”似乎是怕大家听不到,老人说话的声音明显提高了不少。

  【心声】

  听到病人叫声“妮儿”

  她感觉很亲切和满足

  “这两年政策好,基层工作好做多了。”随着近几年医改政策的大推进,高晓敏的收入已经达2000多元,而她所在的郏县不仅为全县95%的居民建了健康档案,还给像她一样的家庭医生,配备了健康一体机、移动体检车等设备。

  “居民健康情况录入电脑了,我现在都很少写病历了。”当分级诊疗和互联网诊疗开展后,学习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像我在村里见的疑难病例少,远程会诊时我也能学到不少知识。”高晓敏爽朗地笑了起来。

  对于父亲15年前替自己做的决定,高晓敏说自己并不埋怨也不后悔,反而很感谢父亲,“要不是他坚持,我也不知道啥对我来说更重要。”

  “俺爸觉得好不容易培养我学医出来了,就得回去给老乡看病。”高晓敏知道,那是父亲明白当人才都往大城市去,基层人才越来越少时,他只能用自己的办法将女儿留在基层。

  如今,高晓敏的大学同学中,月入一两万元的不少,成为医院骨干甚至职称已为主任医师的也大有人在,但在高晓敏眼中,现在的自己才是“赢家”,“在这儿能听到病人叫你妮儿,这种亲切和个人价值感,在大城市很少有吧?”

  去年,高晓敏获得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或许未来她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山区,去更好的平台发展。

  然而,就在河南商报记者说到这个话题时,高晓敏却笑了,她说,自己内心也渴望去大平台深造医术,但就目前来看,老乡们对她依赖太多,她怕走了乡亲们不适应。

  “如果有一个你信任的人来接替你的工作,你会离开吗?”高晓敏爽朗的笑声再次响起,“不是这样的,这个人现在没出现,况且我也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啊。”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