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坚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淘汰落后或过剩产能力度,如电力、钢铁行业以及化肥、电解铝、铁合金、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纺织等落后行业。深入推进“两化融合”,重点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应用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选择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骨干企业,打造“两化融合”龙头示范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着力开发“城市矿山”,培育壮大“静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流域宝贵农业资源,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抢占新兴服务业发展制高点。同时,沿江各省市要因地制宜设立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通过严格的项目环评、环境准入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倒逼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与升级,推动园区产业绿色化改造。
二是推动绿色城乡建设。要建设绿色城镇。规划先行,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加大地下综合廊道建设力度,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城区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长江经济带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小区)、美丽乡村等绿色创建活动。
三是推动绿色综合立体交通建设。首先要打造高效综合立体交通,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组织和运输结构,要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消除省际待贯通路段,通过加强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不断强化铁、水、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多式联运。其次要遵循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交通。强化交通节能减排,包括航运要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车船;加强对沿江施工工地、港口码头等重点区域治理;严格岸线审批,实现岸线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要完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避免和减轻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船舶油污水处理等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交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四是推行绿色生活。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长江经济带的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40%,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进一步推行绿色居住,推广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出行,实行绿色政务,培育绿色消费,选择绿色产品,开展绿色回收等,让绿色理念深入每一个公民的心中。
五是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用科技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产业的绿色发展,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等领域攻关力度,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大绿色环保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在降低工业能耗、节能环保、面源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尽早取得突破,为绿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加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合作。要进一步发挥长江经济带各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六是建立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各省市要积极落实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反映资源环境成本的价格机制,制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重视财税资金引导,安排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并积极申请国家专项环境保护基金,探索推广各种绿色金融工具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的运用。研究绿色鼓励政策,如对首批次采购新型先进绿色技术装备的企业,给予价格补贴、绿色信贷等支持,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做好绿色发展政策与循环经济、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等已有政策措施的相互衔接,更好服务绿色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