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科研助力生态岸线治理

2018年05月14日 09:57   来源:中国江西网   

  学术应用于社会实践,科研助力水生态修复。作为水利特色高校,近年来,南昌工程学院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承接各级各类涉水科研项目27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近5年,该校已承接与《江西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中重点任务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105项。

  仅在河流湖泊岸线综合治理方面,依托该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校完成水利部公益性基金项目3项,均涉及江西“五河一湖”及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在因地制宜推进岸线绿化美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农村小河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因在黎川县应用的成效,在2016年水利部验收中获得A级评价。

  作为抚河支流的樟溪河,贯穿黎川县宏村镇。因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樟溪河宏村镇段是暴雨集中频繁之地,每逢大暴雨,河流崩岸和侵蚀农田现象严重。针对此问题,该项目结合当地需求,选取了问题严重的500米河段作为示范治理点。“我们并没有建设大型工程,也未在两岸进行两面光式的硬化。”该项目负责人、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彭友文教授告诉记者,示范点治理完成后,两岸生态环境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他们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在两岸岸线铺设一种新材料,二是采用复式断面理念对河道进行治理。

  在南昌工程学院逸夫楼4楼的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里,有一种长草的混凝土,这种新材料就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生态混凝土。该项目在岸边铺设生态混凝土,既能护岸,又能长草,植物根系能通过混凝土延伸至土壤,达到了水岸交融的生态效果。在河道断面治理中,项目经过对河流评估,并未对河段全部清淤,而是选择其中部分断面进行深挖,为水下生态提供多形态空间。

  巧合的是,在项目竣工后不久,当地再次发生暴雨,示范点经受住了考验。“洪峰最高时也淹没了两岸部分农田,但当洪水退去后,岸线没有遭到破坏,成功保住了农田。” 参与该项目的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江辉目睹了这一幕。

  示范点很快起到了示范作用。当地政府决定在该示范点下游长约6000米的河段推广示范点的治理方法。由于减少了大型硬化工程,工程花费较最初预算节约了近300万元。江辉受邀对工程进行了指导,在他的手机里,保留了一张数只青蛙在岸坡上的照片。“这是竣工后拍的,说明工程很好地保护了生态岸线。”江辉自豪地说。

  如今,南昌工程学院在认真对照《江西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正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岸线资源保护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制定学校参加攻坚行动的实施办法,创新举措,聚集人才,集中攻坚,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