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电网改造推动乡村振兴

2018年05月18日 1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电网为农村电力提供保障,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是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手。乡村要发展,电力需先行,近年来,国网武平县供电公司积极推进革命老区闽西武平县电网升级改造,通过“量体裁衣”,“定制”电网,努力打造“全国林改第一县”新型农村电网,促进优质营商环境,推动武平县农村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勤“触电” 山旮旯养好“致富鸡”

  在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武平的大山深处,伴着大型抽风机的轰鸣,一排排整齐罗列的鸡舍,里面是数不胜数的鸡苗、种鸡、肉鸡。一批趁着林改东风创业的青年,利用山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养殖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与周边村民、贫困户、残疾人携手共进,帮助他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连永聪从2007年底从厦门回到家乡武平县中堡镇梧地村,和妻子一道在他父亲承包村里400多亩林场的基础上,筹集5万多元,于2008年春在山林里建起了一座养鸡场,购买了500多羽小鸡进行试养,想不到刚开始养就获得了成功。几个月后,他所饲养的第一批河田鸡便销售一空,到年底,连永聪又将养鸡场扩大了10倍,河田鸡存栏5000多羽。

  在大山里要扩大养殖规模,用电是一道不小的难题。2011年,为了让连永聪的养殖场用上动力电,武平公司为其开设“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用电方案,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和25根连接2000多米高压线的电杆竖了起来。

  “以前一到冬天,雏鸡取暖只能烧柴,而且集中取暖最多也就500只,成活率不仅低,整个养殖场乌烟瘴气,人工量大,发展不起来。现在好了,电力充足就有发展了,育雏保温有保障了,电力取暖可以达到1万只,规模越做越大”连永聪感慨地说。2014年为进一步保护、开发象洞鸡这一地方特色品种,连永聪购置了6台孵化机,采用电能这一便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还建起了300万羽“朝前寨”象洞鸡孵化基地,带动100多户农户、贫困户发展象洞鸡养殖,成立梧地寨土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2016年武平公司为更好地保障梧地村农村经济发展,分别将村里50千伏安和100千伏安的两台配变各增至200千伏安,新立电杆80根,将原来的25平方毫米铝裸导线更换成150毫米绝缘线,改造线路约4000米。武平公司还主动上门开展优质服务,定期为企业开展安全用电隐患排查,做好用电咨询、故障报修等服务工作。

  2017年年底该公司完成中堡镇与相邻永平镇的联络线联网,并结合用户用电需求,借助“电能替代”绿色通道,为其提供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对梧地村分支线34号杆T接点连永聪养鸡场专变0-17号杆进行绝缘化改造,不仅降低了连永聪养鸡场的高压线路廊道维护成本,还减少了线路故障。“现在更好了,不用自己维护了,电力还更足了,两边都能保障养鸡场的用电了”连永聪说。

  在离连永聪的厂区不远的百步坵,连桂兴身残志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残疾的双腿走出了一条致富路。2004年连桂兴和妻子在该村百步坵租了4亩多地,新建了6栋鸡舍和一栋孵化车间,大力发展河田鸡和象洞鸡种苗。连桂兴的鸡场年产值500多万元,纯收入100多万元,年产鸡苗120万羽以上 “现在从孵化、保温、散热、喂料、清理鸡场、处理鸡粪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连桂兴看着电力充足下,慢慢壮大的鸡场,满足地告诉记者。

  孵化机大大提升鸡苗孵化率。王志豪 摄。

  在连桂兴的带动下,当地不少群众靠养鸡走上了致富之路。对于想办养鸡场又苦于资金不足的村民,连桂兴总是先赊给他们鸡苗,并义务为养鸡专业户们提供技术服务。该村养鸡专业户连仲永告诉笔者说:“我是2005年开始养鸡的,当时资金不足,连桂兴就赊鸡苗给我养。连桂兴是我们村养鸡专业技术人员,他的服务态度很好,随叫随到……”据梧地村村主任连飘丰介绍说,在连桂兴的影响下,贫困户、残疾人都慢慢地走上了致富路。

  为确保农户、企业安全用电保障,国网武平供电公司精简用电业务流程,压缩办电时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农村供电服务响应速度和便捷程度。并常态化组织党员服务队进村进企业免费对其用电设施设备进行“义诊”,“零距离”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充足的电力,优质的服务,让中堡镇梧地村的养殖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销往本省的龙岩、南平、漳州和广东、江西等地。象洞鸡还在去年厦门重要会议期间,作为宴请名菜,摆上了各国领导人的餐桌。

  “小山村”用上“量体裁衣”电

  武平县最南端,在蜿蜒山路的尽头,狭长的将军村,在大山的包围下,错落有致。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大厂房,里面分门别类,原料区、消毒区、育菌房、培养房、出菇房等,线路静静地将输送着电力转化成各种动力。一层层洁白如玉的海鲜菇,在灯光的照射下让人心生怜爱。

  将军村早在八十年代初砍伐乔木“大田式”种植香菇,树木砍伐严重,种过香菇的树木也就烂在田里。将军村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村里电压不稳,2003年,钟英有在岩前镇灵岩村国道旁建立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用工业化理念生产食用菌,带动了全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我们建立了1万多平方米的保温冷库,通过温、光、湿气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控制,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工厂化周年化生产,如今用电培育,大大提高了我们企业的效益。”英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英有这样介绍。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问题,他先后投入120多万元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利用棉籽核、玉米心、甘蔗渣、烟杆等农产品下脚料来替代木屑等原料,并引进了先进的节能节电设备。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了整治生猪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和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转型转产,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在将军村里筹建起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村民们都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现在电力有保障了,村里就能发展产业了,村民就有盼头了”将军村支部书记钟英有说。

  电力工人检查用电情况。王志豪 摄。

  将军村有5个自然村,有7个台区,一个台区最少的只有7户村民,武平供电公司根据村民用电需求,组织规划、运行、营销部门进村户、到田边现场勘察,按照供电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的质量标准落地,使农网升级改造资金项目投放更精准高效。为特色产业、特殊村落用电“量体裁衣”,“定制”电网。

  武平供电公司从2014年到2017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将军村5个台区变压器及一条10千伏馈线及支线的改造,改造后低电压用户比例同比下降68%,实现农户、食用菌企业与供电企业的三赢赢,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社会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以前电力不充足的时候我们只能选在集镇发展,现在电力充足了,在自己的家门口办起厂,不仅可以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都能上班,我们还可以帮助村民进行竹笋和花生的用电加工,大家可以一起走上致富路了” 钟英有在海鲜菇包装房,看着忙碌的村民们开心地介绍着。

  近年来,武平县的老百姓趁着林改东风,纷纷由“靠山吃山”向“靠山护山、靠山养山、靠山富山”转变,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菌、林蜂等林下经济种养业。国网武平县供电公司主动配合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线路升级改造,在偏远台区增容布点,消除低电压,而服务队围绕着“提升供电质量、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主动担当起电网改造、供电服务的“急先锋”重任,并将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展示了国网武平供电公司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民生发展等方面的良好品牌形象。(王志豪 刘婷)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