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幼崽溺亡 专家:自有归宿 生死都是自然规律

2018年07月05日 08:5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半岁大熊猫崽崽 暴雨后溺亡引热议

  溺亡的大熊猫幼崽。

  一只半岁的大熊猫宝宝躺在河滩上,静静不动,它永远地离开了。

  7月3日,一张大熊猫遇难图在网络上逐渐升温。有人说,这是四川成都大邑县发现的一只熊猫崽,发现时已经死亡。这个说法随后得到了成都林业部门的证实——这只雌性大熊猫疑似因2日暴雨导致的山洪而溺亡,被发现时,胃里还有没来得及完全消化的妈妈的奶水。

  随后,这条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在惋惜这个可爱小生命夭折的同时,一些疑问和思考也随之而来。对于野生大熊猫而言,人类是应该更多地介入以保证其“安全”,还是应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实际上,对于这个星球上的动物们来说,答案可能不是“是”或者“否”这么简单。

  揪心一刻

  暴雨后,熊猫崽夭折浅滩

  连日来,四川遭遇了今年入汛后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强降雨。在这场暴雨里,四川多地遭受灾情,西岭雪山也未能幸免。

  “大邑花水湾发现一只熊猫儿,已经死了,好造孽哦!”7月3日,网传大邑发现一只熊猫遗体。随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向成都林业部门及黑水河自然保护区求证后获悉,除了地点不准确外,该消息基本属实。

  “发现地是西岭镇云华社区。”据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3日下午,保护区管护人员张学良在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小河子沟区域进行巡查观察。作为保护区资深工作人员,他已经多次亲眼目睹并拍下野生大熊猫的踪迹。就在不久前,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内一只大熊猫下山偷笋吃,就被他近距离“逮”了个正着。

  “13点30分左右,巡查到云华村9社磨子坡处,在小河子沟的河中央河滩上,他看到了这只已经死亡的大熊猫幼体。”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张学良当即进行汇报,保护区管理局随即组织赶往现场调查,“初步判断,我们怀疑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了大熊猫溺亡。”

  解剖鉴定

  脏器无病,系溺水死亡

  这个怀疑,在随后的解剖鉴定中得到了证实。

  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后,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将大熊猫遗体送到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都动物园)。据随后得出的鉴定报告,这只大熊猫为幼崽,半岁左右,雌性,体重14.25公斤。头部有2处皮下出血,下颌出血,肺部有大量气泡,脾脏有少量出血点,其他脏器无肉眼病理变化。诊断为溺水死亡。判断可能因2日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该大熊猫幼崽不慎落水溺亡,后随洪水冲至河岸浅滩处被发现。

  在这份成都林业部门公布的鉴定结果中,有一句话戳中了人心——被发现时,这只熊猫幼崽胃里除了已经消化的竹叶,还有未能消化的母奶。据此揣测,灾难发生的前一刻它可能还倚着妈妈撒娇,但下一秒却母子永隔。就此,有网友悲伤地发表评论说:“好心疼,它还是个宝宝啊。”

  专家释疑

  圈养 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在心疼之余,也有少数网友对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提出了质疑。

  有网友称,对于这种濒危珍稀动物,是不是应该加强人为干预保护?是不是可以对生存环境进行改造以使其更“安全”?甚至有人提出,大熊猫既然数量稀少,说明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地球,干脆全都圈养起来?

  对于这些疑问,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大熊猫20余年资深专家冉江洪认为,保护动物并不是仅仅保护这个物种,更多的是保证它们与自然界共生,持续进化并在自然场合中,发挥作用,拥有一席之地。

  “根据大熊猫的近代研究数据,它们并未出现遗传退化,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依然良好。这说明大熊猫并没有被自然进程抛弃,它们理应继续在野外生存繁衍。”冉江洪说,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大熊猫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重大,但这并不代表圈养是它们最好的归宿,“自然有其规律,出生和死亡都是正常的,应以平常心看待。”

  另有相关专家明确表示,野生种群生活在野外,不可避免面临自然界各种因素威胁,如天敌、自然灾害等。但也只有在野外状态下,大熊猫才能不断进行繁衍进化,不断适应自然。所有的科研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扩大它的野生栖息地和种群数量。“大熊猫绝不是宠物,它们真正的家在野外。绝不能因为野外存在风险,就把野生种群捕回,那将是大熊猫保护的倒退。”

  大熊猫数据

  四川现有46个保护区1387只熊猫

  根据“熊猫四调”数据,全国有74.4%的野生大熊猫在四川,共1387只。它们主要分布在46个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目前,前述每个保护区均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并组建了专门的保护力量。

  “但是,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大而且隐蔽,不可能对每一只大熊猫都进行监控保护。”专家举例,每年发情期,野生大熊猫动辄活动几十公里去“求偶”,“如果人都跟着,它们怎么繁衍后代?”大熊猫研究专家介绍说,我们现有的保护思路与国际通行做法几乎一致:巡护力量主要负责巡山护林,打击盗猎盗伐,“减少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干扰。”进而,保护大熊猫的家园。

  四川省林业厅介绍,目前四川正在推动建立横跨各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DNA数据库,以期尽可能实现野生大熊猫的精细化管理。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