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下乡,不能冷农民(事件新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增速显著高于二三产业。农业农村正在成为投资热土、资本高地。专家表示,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各类生产要素加快下乡步伐,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有助于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同时,政府应做好引导、规划和监督,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和同质化等现象,特别是要警惕“热投资、冷农民”,努力让农民群众合法合理地分享乡村振兴成果。
返乡创业成为新潮流
“我的家乡安徽黄山,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我看好农业未来发展。”30岁的阮文超大学毕业后在江苏省无锡市从事广告工作,打拼多年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黄山创业。“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在外工作多年但一直忘不了家乡的味道,苦于有钱也买不到地道农产品。”于是他带着多年积攒的资金,回家成立农贸公司,通过微信和电商平台,出售土鸡、葛粉、笋干等各种黄山时令山货,一年营业额能达到50多万元。
张明伟、陈红夫妻则看准了农家生态园的发展潜力,卖掉山东省济南市的房产,买下了位于农村老家的一处农家乐庄园。
“我们购买生态园花了100多万元,先后投资了六七百万元,经营休闲垂钓、餐饮住宿、蔬菜采摘等多个项目,为周边城市居民周末及假期出游提供了一个去处。”张明伟说,“我们一直在济南开公司,注意到很多市民都有亲近自然、亲近土地的愿望,比如种植蔬菜瓜果、全家出游等,但苦于城市空间有限,无法成行。同时,我们看到国家对‘三农’高度重视,就下定了投资决心。”如今,生态园生意好的时候,还能雇佣几十位农民和残疾人,带动了当地就业。
阮文超、张明伟代表了不少返乡创业者——他们在城市居住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资金,看到国家政策重视和扶持,看好农业农村的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创业。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下乡,农业农村正在成为投资热土、资本高地。不仅是创业者,一些二产、三产领域的大企业,也纷纷跨界务农,或是收购农业产业企业,或是自己直接进入农业领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第一产业投资6844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二产业投资79550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129649亿元,增长7.7%。尽管农业投资绝对额不高,但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和服务业,近年来并不多见。更引人注目的是,民间投资下乡热情高涨,1—5月,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4%,远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的5%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的10.1%。
泥土里面淘金子
谈起新型农业的发展,阮文超有自己的看法。“我的优势在于懂得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宣传产品,不仅卖东西,还和顾客做朋友,通过社群效应营销。”阮文超说,他的网店紧跟热点,采取众筹、套餐等形式,提供定期定量的订购选择。“农业属于万亿级市场,新型农业的未来不仅是卖产品本身,还可以结合互联网、新媒体,有多种做法,可塑性很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张明伟夫妇表示:“我们想把这个地方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庄园,特别是让孩子来了之后,不仅学习农耕知识,更能亲手种植。我们还有自己的住宿餐饮部门,让一家人来了就不想走,可以留下来过夜和长住。”
民间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优势,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崔海兴表示,引入民间资本,不仅可以提供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民间投资把整个农村的资源变成资产,把农业搞活了,也搞火了。这一发展不仅体现在第一产业,也体现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中。长期以来,第一产业是农村的核心产业,虽然也延伸到二三产业,但过程相对缓慢;而民间投资具有发展二三产业的经验和优势,反哺投入到第一产业中,有利于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崔海兴表示,生产要素下乡忙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在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中,二三产业在城市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宽度、广度。而第一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发展潜力较大。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使得社会看到了新的投资机会。因此,农业农村成了新的投资热点,“谁先进入,谁就可以取胜。这是在泥土里面淘金子的好机会。”
警惕“热投资、冷农民”
推动乡村振兴、资本下乡,顺应了城乡发展的必然规律。崔海兴表示,工业文明在促进快速城市化、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乡村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城乡收入和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因此,国家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希望借此机会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资金、技术、人才,发展农业农村,实现城乡再平衡。
当前,大量生产要素涌入农村,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市场观念、理念和认识能力,比如特色小镇、农家乐等,都是农村可以发展打造的集体资产。此外,互联网成为农副产品销售新渠道,城市居民也可享受有机农产品,一举多得。
“部分地方可能‘一窝蜂’上马项目,比如都搞一样的农家乐,发展模式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崔海兴认为,政府应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做好整体规划,让地方发展各有侧重点和特色,避免同质化和资源浪费。在此过程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应过多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和限制民间资本,而要给予其更多创新空间和优惠政策等,比如常见的贷款补贴、免息贷款、降低土地征收费、免税补税等。同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规划、引导和监督涌入农业农村的投资项目,防止侵害农民权益。
在要素开放流动的农村产权格局下如何保障农民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山表示,“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乡村发展不能成为新的拿地热,乡村振兴的成果必须由农民共享。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应伴之以利益格局的相对均衡。因此,让农民群众合法合理地分享乡村振兴的成果,应该成为基本前提。
“要警惕‘热投资、冷农民’的现象。”张晓山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特别是要保障他们的财产权利,让农民参与其中并尝到甜头。
赵鹏飞 王青青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