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年产值27.5亿元到突破万亿,从海洋资源大市走向海洋经济强市,从耕海牧渔走向陆海统筹……“鲜美海岸 新鲜烟台”,在山东半岛的东北部,这座“蓝色”城市正在崛起。
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此后,烟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工业产值逐年跃升,如今的工业规模总量已位居全国大中城市、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省17个城市前列。2018年一季度,烟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0亿元、利润221亿元,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改革开放以来,是烟台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收获最大的时期,也是烟台开放型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快速成长时期。”40年,于人已到不惑,于国可见兴衰,烟台市商务局局长刘森如此评价改革开放对于烟台的意义。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图片来源于胶东在线)
大国重器助力烟台“蓝色”海洋经济
烟台是工业大市,也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但是在1978年,烟台工业产值只有27.5亿元。32年后,烟台成为全省首个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42.7亿元。
工业产值的跃进,离不开龙头企业的付出。16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暨“开启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活动启动后,采访团来到中集来福士,见证了这家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岁的企业,向海图强的故事。来福士良好发展态势是烟台工业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平稳提升的生动写照。
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时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建成现代企业。
中集来福士深知肩上的责任,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0年前,中国还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现在,中集来福士不仅能够自主设计制造,而且工艺领先。
采访团参观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图为“蓝鲸1号”钻井平台模型 未来网记者 刘文静 摄
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我国实现了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大规模试开采成功。承担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蓝鲸1号”,正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连续60天的产气时长、30万立方米的产气总量,双双打破海域可燃冰开采的世界纪录,其间还经受住12级台风“苗柏”正面冲击,“蓝鲸1号”圆满完成“首秀”。“烟台制造”,再次向世界彰显“大国重器”实力。
民族工业崛起 自主创新绘就中国“蓝”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烟台万华工业园时曾说:“回顾企业发展历程,一路走得很好,虽然是一个艰辛创业之路,但是很成功。之所以取得成功,我的一个体会就是走了自主创新之路。”
从1978年到2018年,伴随改革开放诞生的万华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40年里屡屡打破国外封锁,在国际巨头垄断的领域一次次写下中国的名字,成为全球异氰酸酯行业的领军者,成为“中国化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万华集团,前身为烟台合成革厂。1983年,万华从日本引进的年产300万平方米合成革生产线和年产一万吨MDI建成投产。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MDI装置一直无法稳定运转,万华希望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与国外多家MDI制造商进行了长达四年艰苦的谈判,无果而终。由此,万华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是买不到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万华便与有关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对从日本引进的MDI装置消化吸收。经过几年的努力,万华于1994年在引进10年后终于达产1万吨。
初尝创新胜利之果,催生了万华进一步打破国外封锁,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MDI制造技术的渴望。接下来,公司立即成立了MDI研究开发课题组,全面自主开发MDI制造技术。经过12年持续不断的研究开发,终于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目前国际领先水平的MDI制造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山东烟台万华工业园 (图片来源于胶东在线)
“万华作为中国高端化工行业的先行者,有责任要尽快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廖增太对媒体表示,万华将加快发展步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万华发展的重心在烟台。
针对下一步计划,廖增太表示,万华未来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有所成就,尽快完成万华的全球化布局。同时,为了“实施百千亿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万华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持一个精干的、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流程制度。他们将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使万华成为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