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京津冀台籍青年走进塞罕坝 探访绿色奇迹感受拼搏坚守

2018年08月14日 14:28   来源:中国台湾网   

  飘着小雨的塞罕坝清爽透亮,空气里也满是湿漉漉的清凉,夹带着淡淡的草香……8月11日下午,参加2018年京津冀台籍青年社会实践活动的百余名青年台胞冒雨来到塞罕坝,探访这片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沿途的风景,让人们发出“人间天堂”的赞叹,林场犹如巨幅深厚的绿色地毯,从山头铺到坡地,一望无垠。沼泽地里绽放着金莲花,它们随风摇曳、满眼金黄,还有数不清的各种野花满山遍野竞相开放。“谁能想象到这里之前是一片荒漠!”“希望所有地方都能把环境保护得这么好,林海草原、美好河山,大家一起守护。”参访过程中,三地台籍青年感叹连连。

  走进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公园,学员们见到了本次实践教学的导师塞罕坝林业科副科长王立军。王立军的父辈是第一代造林人,在坝上奉献了一生,作为“林二代”王立军大学毕业后回到塞罕坝,坚守父辈的事业,守护着百万亩林海。

  教学过程中,王立军对坝上的花草树木如数家珍,从植树造林、修复自然、保护生态等多个角度向学员们讲述了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那年咱上坝你我正年少,青山绿水时银丝爬满头。”在这里,几代塞罕坝人用拼搏和坚守,创造了一部传奇:“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林木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提供着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塞罕坝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五十几年的创业征途凝结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河北省台联副会长陈瑛在开班动员时鼓励京津冀的台籍青年,“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明确事业发展方向,将自己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为共建和谐美好新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夏季的塞罕坝多雨,天气阴晴变化较快,游客们仍保持饱满的热情,有游客表示,“来塞罕坝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视觉享受,有不一样的惊喜,以后还会常来。”而很多初次来到塞罕坝的台籍青年也期望下次探访的机会。(完)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