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城市生活的变迁

2018年08月22日 13:4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本报首席记者 梁文艳 见习记者 刘艺菲报道

  吃完晚饭出去遛弯是车玉松维持了很多年的习惯。每当他看着街道上花红柳绿、人头攒动、百货商场的热闹以及霓虹灯闪烁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时,车玉松不禁自言自语地说:“变化真大呀。”

  现代、科技与活力是一座城市心中的“未来”。相比四十年前,如今的城市变化虽然用了简短的五个字形容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但这五个字背后的改革都有其自己的故事。

  贫穷的时代“烙印”

  车玉松是土生土长的河北遵化人,当他回忆起40年前,51岁的车玉松眼眶饱含眼泪,1976年之前的生活对于车玉松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车玉松回忆说:“四十年前,我的家乡还只是个三四平方千米的小县城,街道旁几乎都是老式的土坯房,还有几座黑灰灰的瓦房,我们穿的衣服添个四五个补丁是习以为常的事情。那个时候,成群结队的人们扛着锄头、平铲等农具到农地里干活是一大‘街景’。”

  “午饭都是在地头吃,什么高粱面饼、玉米面饼,喝点白开水是我们那时候的生活。”车玉松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跳动”的煤油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如果深夜走在街道上,四周黑漆漆的笼罩着,心里难免有几分紧张和恐惧。

  下午5点,从幼儿园接回上学的孙子,再领着孙子去附近的一家大超市购买晚餐的食材。买回食材和孙子回家再为这一大家子人做上一桌丰盛的餐食,是王云(化名)每天必须要做的事。

  吃完晚饭,王云梳洗打扮,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运动服,来到了位于北三环东路附近的元大都公园里,只有在这个华灯初上的晚上,王云才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在与王云聊天时,王云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她的儿子是公务员,儿媳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她于一年前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为的就是看孙子。

  “现在的生活就是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你看看我们家的生活,一天三顿饭从不吃剩饭,早上除了牛奶、鸡蛋面包,还要有至少三种水果,午饭和晚饭需顿顿有鱼有肉。”王云说,你看看四十年前是怎样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哪有挑三拣四的说法呢?

  一座城市的“凤凰涅槃”

  1976年7月28日,这一年,这一天,对于全国以及唐山人民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一天。一座工业重镇在这一天遭遇了一场大地震。

  俗话说,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唐山先后经历了地震的灾祸,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在世人瞩目的时期,从一片废墟到中国北方工业重镇,不屈的精神为凤凰涅槃的火种,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重生的渴望为唐山带来开拓的信念。

  遵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宏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一座城市的“失去”,总会由进步来补偿,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大潮,这座城市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凤凰涅槃”。

  改革开放后,唐山的发展起步于住房。据唐山市委宣传部记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和河北省各地市,以及省属、部属建筑企业,陆续来到唐山支援建设。1981年,唐山重建实行收缩的方针,加快房屋建设。从震后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单位总人数达11万多人,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56万平方米,眼看着新唐山的房屋一点点长高。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唐山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房屋建设上,边复建边生产。

  “其实,震后危旧平房改造一直是唐山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由此,数万居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简陋潮湿的危旧平房。”周宏武告诉记者,不断发展的唐山在1990年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1990年,唐山市成为中国首个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这是以科学和热情解决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问题的杰出范例,唐山也已经坚毅地从瓦砾中站立起来了。

  简易房的追忆

  原国务院房改办主任张元端曾撰文表示,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只有7平方米,将近一半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大量居民生活在很不舒适、方便的筒子楼、大杂院、棚户区里。由于一房难求,获得住房的难度相当大,两家合住一室、几代人挤在一间房的窘境便随之出现。住房问题成为当时最为严重的城市问题之一。

  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乾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早在1980年,住房商品化已经全面推开。

  资料显示,早在1978年12月,深圳市首次以拍卖土地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由此,解开了土地供应市场化的序幕。

  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显示,从1988年起,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把住房制度改革推开。

  截至1988年底,全社会住宅建设投资已从1978年的70亿元提高至1136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1%。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1994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一政策的发布,也意味着市场化住房改革稳步推进。

  退休前,王悦是山东省日照市一所中学的老师,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1994年,我每个月的工资才二十多块钱,东拼西凑地借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也是她人生当中的第一套房子。

  “住房‘私有化’进程的加快,也让无数的职工拥有了住房,这就是改革开放后最大的成果。这一改革,也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乾泉说,改革开放后,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政策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与完善。例如,从2004年到2013年期间,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调控频频出台。2004年8月份,其中一项政策就是要求所有商品房用地停止以协议方式出让,必须实行招、拍、挂,这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走向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

  有数据显示,1993年,国民经济增长13.5%,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高达165%,是经济增长速度的12.2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我家的瓦房也在2000年左右,在城市化高潮中被拆迁改造,成排成片的民房改造成为了六层的小楼。”车玉松告诉记者,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改革开放的春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40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而我们也是改革开放中的最大受益人。

  王悦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的日子也越变越好,从吃、穿、住、行都能够反映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