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馆的一百面:打开中环“记忆的盒子”

2018年08月24日 15: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香港8月23日电题:大馆的一百面:打开中环“记忆的盒子”

  新华社记者 闵捷 朱宇轩 洪雪华

  香港荷里活道10号,一座西式游廊和中式瓦顶相得益彰的庭院式建筑——大馆坐落在这里。大馆经过10年活化后开放,已成为香港最庞大的历史建筑群和港岛新地标。

  大馆涵盖香港三大法定古迹——前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监狱。

  1841年,香港首座裁判法庭和监狱落成,后随着警队成立、囚舍增加以及各种功能完善,到1860年后,这座带有监狱的法庭逐渐扩张成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监狱建筑群。

  2006年结役,2018年重新开馆,保育后的大馆从一个禁闭森严的机构,转变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这里有16幢历史建筑、艺术馆和咖啡厅。

  大馆地处中环,印刻着中环社区的DNA。“90后”插画师黄咏珊在大馆内举办主题为“大馆一百面”的展览,描绘100位中环老街坊的大馆故事,为读者打开大馆的记忆盒子。

  黄咏珊的画笔下,中环是香港最繁华的地区,各行各业百花齐放。茶餐厅、大排档、肉铺、中药店……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下,各类店铺鳞次栉比,与大馆比邻而居。

  “早上8点,从我家窗口向大馆望去,可以看见垃圾车停在域多利监狱的蓝闸,光脚的囚犯鱼贯而出倒垃圾。”住在大馆旁坚道的沈锦献回忆他儿时凭窗所见的大馆日常。

  儿时在瑞香酒家工作的钟耀昌经常送外卖到大馆,旁人无法在大馆内随意走动,他却通行无阻。“我爸都戏谑我是‘外交部长’呢!”钟耀昌笑言。

  龙记饭店老板李金忠开铺三十余年,以前常给大馆送烧猪。“大馆是我们的老主顾,每逢有警员升值加薪、拜关帝,我们就有的忙啦。烧猪是必点的,甚至有一次我们送了十只烧猪,我还被允许留下来帮忙切烧猪咧!”李老板回忆和大馆做生意的点点滴滴。

  在中环街坊口中,大馆警员不似港剧里“阿Sir”般威风凛凛,反而亲切随和如隔壁阿叔。上班前,警员在莲香楼饮早茶,午休来到九记牛腩店点一碗招牌清汤牛腩面;接到古董字画失窃案,警察会请神州旧书店老板帮忙留个心眼;每当警服又出了新款式,阮氏洋服店的老板就开始忙活起来;奥林比亚接臣咖啡老板也会热心“借”店铺给便衣警察执行公务……

  “大馆充满人的故事,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会成为大馆历史的一部分。”黄咏珊说道。

  一百多年来,成千上万的警员曾驻守大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香港本土警员,威海卫警察,还有来自英国、印度等不同国家的警员。警察的工作需要出生入死,不管是讲广东话、上海话、山东话、潮州话还是英语,警员亲密无间。

  “我们好似兄弟、师生,从我担任警员开始,我的上级就一手一脚指导我,他就是我命中的贵人。”前中区警署警长钟瑞昌提起在冲锋队时的上级,至今仍满怀感激。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大馆,我从未想到这份工作我做到退休,做了一辈子。”前中央裁判司署司法书记卢德辉感慨道。许多人同卢德辉一样,在他们的一生中,大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曾经的大馆是集法治、审讯和惩教于一身的“一站式”网络。随着紫荆花开在警徽上,大馆也变身为一个文化艺术基地,致力于为香港市民带来历史文物展览,培养公众的艺术体验,加深其对香港历史的了解。

  域多利监狱高墙上的带刺铁丝网,营房大楼上加建的第四层,放射型囚室……这些建筑都得以保留,并被布置成历史故事空间。著名诗人戴望舒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被囚禁在域多利监狱,并于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游客可穿越时空,在域多利监狱墙上投影看见题诗,感受戴望舒的无畏。

  图文、漫画、影音……在“大馆一百面”等艺术展览上,游客们行走在红砖游廊里,感受着中环的百面店铺,体味着街坊的百面人生。大馆内还新开了艺术馆和咖啡厅,游客闲适地倚在木椅上,欣赏艺术家和艺术团带来的画作手工和歌剧表演。

  “当年大馆附近商铺的老板和退休警员会特地过来参展,在这些插画中,他们总能发现熟悉的人和事。”黄咏珊说。

  大馆庭院内立着一棵树龄60年的芒果树,亭亭如盖,果叶翠绿。又到一年盛夏时节,空气里漂浮着芒果的清香。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