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通天下兴。改革开放40年,连云港因港而兴,正在不断向着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奋勇前行。
9月12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长三角区域集中采访走进被誉为“新欧大陆桥东端起点”“一带一路”陆海交汇枢纽的江苏连云港港,感受这个港口的特殊魅力。
连云港港始建于1933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1984年4月,连云港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连云港港也开启跨越发展之路。2014年,“一带一路”首个落地的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在连云港港建成,连云港港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落地
促进东西双向运输对流
记者在位于连云港港的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看到,几台红色龙门吊正在忙碌,准备对靠港的一辆船只进行卸货。而另一边的集装箱堆场上,整齐地堆放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碧海蓝天下,整个基地运作有序。在这里,每天都有汽车配件、医疗器械、建材产品等各类货物通过国际班列运往中亚地区,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粮食、棉花、有色矿等特色产品,则通过中亚班列由连云港向外输出。
2013年9月7日,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政府与哈国铁路公司签署了中哈连云港过境货物运输通道及货物中转分拨基地项目合作及协作协议。
自2014年5月19日投产运营以来,4年来,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已逐渐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依托国际班列,以哈麦过境业务为突破口,积极促进东西双向运输对流均衡化。
“一港四区”组合港格局形成
加速港口融合发展
2009年,连云港港口仅有一个港区,即连云港区。如今,以连云港区为主体,以赣榆港区为南翼,以徐圩、灌河港区为北翼的组合港,规划岸线总长100.7公里,可建200个10万吨级、若干个30万吨级码头,全部实现开港运营。连云港港由主港区连云港区拓展至赣榆、徐圩、灌河港区,形成了“一港四区”、“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发展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这片港口还发生了什么变化?港口航道由5万吨级浚深至30万吨级,万吨级泊位从5个增加到70个,最高等级30万吨级,拥有集装箱、铁矿石、氧化铝、散化肥、粮食等各类专业化泊位。货物吞吐量由1978年的400多万吨扩张至2017年的2.3亿吨。集装箱业务从零起步,攀升至472万标箱,位居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已建成东、南、北3条疏港通道,连接连霍、长深、宁连、连临等外围高速公路网。
目前,连云港港共开辟集装箱航线50多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连云港港真正实现了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