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8日召开的武汉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上获悉,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9.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410.3亿元,40年间增长了335倍。
当天,武汉市委宣传部与武汉市发改委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首场活动。
据武汉市发改委主任许甫林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武汉结合实际,启动并进行经济体制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改革开放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978年至1983年,是改革开放的启动阶段,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在城市主要推行经济责任制,进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并开放集市贸易,恢复发展个体经济。1979年11月,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率先恢复。
1984年至1991年,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国家对武汉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在汉中央企业原则上下放到市;以搞活“两通”(交通、流通)为突破口,武汉敞开大门吸引四方商贾,增强城市活力;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全面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大多数工商企业实施两轮企业承包、租赁经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协作区等相继设立。
1992年至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阶段。1992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首站——武昌发表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讲话,当年武汉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该市及时确定90年代的发展目标,即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把武汉建成“四城(钢铁城、商业城、科技城、汽车城)雄踞、三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阳逻经济开发区)崛起、两通(交通、流通)发达”的中国中部地区经济、贸易、金融、交通和科教中心,进而逐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文明程度高、城乡一体化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在此期间,武汉以加速市场体系建设为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科技体制改革为基础、转换政府职能为保障,全面推行综合配套改革。其中,确定4个方面为重点,一是围绕结构调整主线,深化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改组;二是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规范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三是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体系范围;四是实行环境创新,扩大对外开放。
2001年至2012年,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阶段。跨入21世纪后,武汉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坚持“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外向度、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4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012年至今,改革开放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共十八以来,武汉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有效供给、优化融资方式、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优化发展动能等5个方面提出了30项政策措施,以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同时,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重点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环境等五个重点领域改革。
许甫林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实现了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40年内增长了335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达43405元,比1978年的359元增长120倍,年均增长13%。
此外,人口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555.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089.3万人,净增534.2万人,年均增加13.7万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47.4%上升到2017年的80%,上升了32.6个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