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深度贫困 攻坚中之坚
——南宁市尽锐出战啃“硬骨头”观察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文彩云
“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尽锐出战”的重要指示,结合实际,创新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大行动、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等举措。
系列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就:推动各方精锐力量、优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聚,与贫困地区、脱贫对象实现精准对接,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仅2016-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19.8364万人,205个贫困村和邕宁区实现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9.33%下降至2017年底的5.02%。
优化干部机制:
让最能打仗的人在脱贫一线建功
上林县马里村因为基础设施落后,迫切需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划发展经验的干部来引路。经调研,该市选派了市规划局市政工程管理科科长韦可伟到该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马山县北屏村地处缺水的大石山区,需要有市场经营管理经验、能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干部来帮扶。该市选派了绿城水务副总经理周宏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
隆安县容朋村最需要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需要有销售渠道资源的干部。该市选派了市供销社指导科科长毛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
贫困村有需求,组织很快有回应。
2017年9月,为全面摸清深度贫困地区情况和存在困难,南宁市委组织部派出调研组,不仅记录意见和诉求,还一一予以落实。
脱贫攻坚战略的落实,关键在干部。要在最穷地方使最大力气、上最强队伍。
南宁市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对症下药,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大行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齐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市委书记带头联系帮扶深度贫困县马山县,市长挂点帮扶深度贫困乡隆安县都结乡,每个副厅级以上干部帮扶1-3个深度贫困村,覆盖所有56个深度贫困村。目前全市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人数达到了4.67万人。
与此同时,该市建立健全在脱贫攻坚一线等“四个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机制,把精兵强将选派到深度贫困地区,推动最能打仗的干部向脱贫攻坚一线集聚,构筑起坚强的组织保障。
去年11月,该市择优选派63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一线历练;今年3月以来,选派工作队长12名,工作分队队长10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421名,驻村工作队员3121名,共计3656名工作队员,确保了全市“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均有3名县处级以上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
精兵强将派出去了,能干成事吗?
“成熟的制度能促成干部干成事。”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四个一线”机制不只管开头的遴选派遣,还管全程,即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建立全程跟踪、全程纪实、全程考核机制。对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在提拔重用、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贫困村新平村原第一书记杨修凯、邕宁区中和乡原党委书记赵慧妮等一批抓扶贫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获市委提拔重用。2017年和2018年,南宁市提拔的处级干部中,分别有超过60%和95%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等“四个一线”,激励了广大干部主动争取到一线干事创业。
致力项目扶贫:
产业链上培育脱贫致富“领头雁”
在上林县白圩镇朝韦村朝文庄,只要提起杨远澄,贫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
近日,记者来到杨远澄的山水牛公司基地,一幢幢牛舍横卧山脚下,不时传出声声牛叫。“跟着杨远澄养牛有奔头。他统一提供牛犊、技术,还保价收购。”上林县西燕镇高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李高强告诉记者,与山水牛公司合作两年来养牛200头,带动周边30户贫困户脱贫。
“公司能迅速壮大并带领贫困户脱贫,是因为和贫困户成为‘命运共同体’。”杨远澄说,共同体的纽带就是公司培育的30多名致富带头人。目前,该项目的辐射范围正在拓展,带动入股贫困村24个,非贫困村66个,合作社84个。
这是该市围绕项目培养脱贫致富“领头雁”的缩影。
如何做好项目扶贫文章,真正在产业链上培育脱贫致富“领头雁”?该市打出了一套精准“组合拳”:
——实施“村企结对”,让扶贫项目走进贫困村。组织61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与56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千企扶千村”“万企帮万村”活动。已有240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受帮扶贫困人口达3.4万人,安置贫困村农民就业2145人,企业投入金额9955万元。
——推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项目。推广总结上林县粤桂协作项目,在全区率先出台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产业项目培育致富领头雁,形成了群雁效应。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的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1358名,涉及种养、加工、电商等多领域。
在今年7月份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南宁作为发言单位汇报了培育致富带头人的经验做法,得到充分肯定。
强化党建引领:
让贫困村党支部成为坚强堡垒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
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党支部书记卢英光就是这样一位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支书。
卢英光是养蚕好手,年收入达10万元。但他不满足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想着要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两年前,他被公派去佛山学习考察,由此找到了新思路。回来后他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谋划发展特色产业。
很快,他带领岜独村抱团搞产业,组建生态果园种植股份合作社,将全村353户(其中贫困户158户)共1200亩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管理,发展四季蜜芒特色产业。筹措4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蛋鸡、水牛、乌龟养殖等特色产业。
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38.4万元,全村20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今年,芒果种植等特色产业产值实现翻番,人均收入亦实现翻番。
产业搞起来了,卢英光却因忙于集体经济,疏于打理自己的养蚕项目,个人收入大为减少。但他不后悔:“作为支书,最大的成就是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脱贫摘帽了。”
为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该市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各村党组织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兴起一股“追星”热潮。目前,该市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四星、三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村共578个。
与此同时,该市建立健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整顿机制。2014年以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95个。截至今年10月16日,全市104个预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标,涉及的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