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人大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四讲四有”人大机关、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首次发布“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每一次努力,每一项创新,都彰显出新作为与新担当。
加强自身建设
建“四讲四有”人大机关
成创新发展重要抓手
2018年4月23日至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次会议,以加开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形式,用1天半时间,对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等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题学习讨论。随后召开专题座谈会,每次针对一个目标、聚焦一类问题,精准解剖,旨在提出高质量对策建议,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这是去年省人大在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的一幕。活动中,省人大常委会从人大工作实际出发,提出要在全省各级人大中倡导建设“讲忠诚有信念的政治机关、讲法治有权威的权力机关、讲责任有担当的工作机关、讲宗旨有情怀的代表机关”,以此作为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得到省委充分肯定,也得到全省各级人大积极响应,纷纷研究措施、制定方案,推进“四讲四有”人大机关建设,全省人大工作呈现出新气象。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贯彻中央和省委全面从严治党部署,持续用力抓好自身建设,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学习会等多种形式,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了践行新思想、贯彻新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省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宪法学习,深刻领会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全体组成人员的宪法意识,确保了宪法精神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体现。省人大常委会还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联系制度等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议事程序。加强省人大专委会建设,支持保障其依法履职、开展工作。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邀请公民58人次旁听省人代会和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6次旁听公民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加强调查研究,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开展了13个重点课题调研。
创新工作思路
试点民生项目
人大代表票决制“由民做主”
在广汉市高坪镇金九村,上千名村民如今都在期待一件事:金九村道路改造完成。目前,道路修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进入养护期,春节前就将通车。
金九村7组至10组1.02公里长的道路,是金九村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第一次修建时受条件限制,只建通了半幅水泥路。“货车过往多,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另半幅未建设的路面更加坑洼不平。”镇人大代表王有春说。
去年5月,高坪镇人大从年初拟定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中遴选出2个项目开展调研,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118条,通过镇人代会审议票决,确定实施金九村道路改造和农村院落环境美化2个项目。镇党委书记付冬梅说,以前,修路架桥等民生工程大多是镇党委、政府决定后着手实施,有些群众会认为是“你要修”,觉得“与我无关”。“由‘政府配菜’转为‘百姓点菜’后,群众都非常支持,积极主动参与道路前期勘测、农村院落美化等。”镇长白德科坦言,“票决制倒逼政府的工作方法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实现了公共服务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公共服务决策更民主、更科学。”
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省委关于人大代表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在赴浙江考察调研以及到多个市州广泛听取基层人大建议意见基础上,去年9月,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方案》,选取了雅安、眉山2个市,资阳市雁江区、内江市资中县、遂宁市射洪县等3个县(区)和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镇、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镇2个镇,从2018年10月起启动试点工作,并对试点单位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分类指导、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舆论引导等要求,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措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也鼓励非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票决制。试点工作启动后,省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率队到广汉市、仁寿县调研指导,要求各试点单位把票决制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认真总结,积累经验,确保取得新成效,展示新作为,让人民群众通过票决制工作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全省开展试点工作情况来看,试点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出台实施意见,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负责、代表票决、群众参与”的良好态势,前期出台文件、征求意见、建立项目库等工作有序推进。被普遍认为票决制工作通过民生工程项目征集、票决、实施,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使民生工程真正体现了人民意愿,增强了代表履职意识,推动了民生项目的实施,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各级人大和常委会的职能,充分体现了代表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及时跟踪了解试点情况,总结提炼工作经验,为基层人大全面实施票决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责任担当
发挥人大主导作用
创新立法机制
2018年12月26日,“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项目揭晓:实施四川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地方立法问题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区立法能力建设研究、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责任研究、老龄社会背景下养老机构地方立法研究等7个项目榜上有名。项目单位及负责人将通过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在2019年底前完成对应项目。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丰富立法资源、搭建立法咨询平台的一项机制创新。去年,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省社科联、省立法研究会发布“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吸引省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共186名专家学者参与,成为理论研究与实务推动合作互动、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形式。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为专项的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强立法理论研究,可以为探索解决立法实践难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推动立法起草、论证、审议、评估、备案审查等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同时也可以缓解人大自身立法力量不足的问题。而通过联合社科联搭建专业平台,更可以进一步团结动员全省法治力量和有识之士,开创我省立法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合作互动共赢新局面。
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和民生领域立法的同时,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健全立法体制机制。去年,省人大常委会整合立法资源,加强“一点一库一基地”平台建设,提高运行质效。调整充实基层立法联系点,确定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人民法院等17个基层单位作为立法联系点,将立法工作延伸到基层;充实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新增2个法学院校和律师事务所。研究制定关于地方立法中争议较大的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以及涉及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的工作规范。省人大常委会还注重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坚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选题,去年共召开 140余场座谈会、论证会、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确保立法汇聚民意、汲取民智、促进民生。
最新消息是,省人大常委会在去年修改《四川省立法专家库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省共享的立法专家库,拟于近期向首批聘任的立法专家颁发聘书。记者刘佳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