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同胞需要读懂“九二共识”

2019年01月24日 15:4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湾同胞需要读懂“九二共识”(日月谈)

  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呼吁台湾各政党不要谈“九二共识”,理由是“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为拒绝“九二共识”,民进党招数层出不穷,这次用的是很明显的偷换概念,技术含量不高,但对一些本就不熟悉“九二共识”的人不乏迷惑效果。

  对普罗大众来说,“九二共识”有点复杂。这个两岸两会在1992年经过多次换文磋商达成的共识,包含了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高度智慧,一字一句有深意。民进党总是曲解“九二共识”,正是看准了一般人很难搞明白“九二共识”究竟是何含义。

  过去,民进党说的是“九二无共识”,或称“九二共识”不存在。当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函电往来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表述。民进党就拿这一点做文章,称表述不同就是“没共识”。

  实情是,两种表述的词句虽略有不同,核心意思却高度一致,是完完全全的“有共识”。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可以看出,这两个表述都包含两层最核心的意思:一是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双方都努力谋求祖国统一。至于一个中国的具体含义,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可以先存而不论。这几层意思合起来,就是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完整共识。

  简言之,“九二共识”就是“两岸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民进党强辩“无共识”,与理不合,与事实不符。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讲话中提到“九二共识”,也提到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民进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称“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要彻底把水搅浑。

  “九二共识”当然不是“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后的制度安排。前者是交流前提,后者是共建愿景。前者是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后者是双方将来要商量着办的倡议和方案,怎可混为一谈?

  国台办发言人批评民进党将“九二共识”“一国两制”混为一谈是刻意误导台湾民众,台陆委会随即发文重申“九二没有共识”,并称中共定义的“九二共识”本质是并吞台湾的“致命毒药”,“台湾人民从来没有接受”云云。

  然而,岛内近期选举结果和多个民调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早已接受“九二共识”,比如台湾竞争力论坛最新调查发现,超过六成民众支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交流,同时有超过六成人认为民进党两岸政策对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没有帮助。

  值得警惕的是,这一调查同时还发现,34%人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仅38.5%的人认为“九二共识”不是“一国两制”。可以发现,民进党的刻意误导并不影响多数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大局,但的确把一部分人弄糊涂了。

  “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都体现了大陆满满的诚意,都对台湾的前途福祉最为有利。台湾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必须远离某些政治势力的“懒人包”、政治口号、烂泥战术和情绪煽惑,冷静弄懂二者的含义和意义所在,才不会坐失良机徒走弯路。王 平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