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8年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把大势、谋长远,明思路、强基础,抓关键、优环境,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战略稳步推进,三大攻坚战成效突出,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0.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641.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6.5:44.0:49.5。人均生产总值76267元,增长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525美元。
就业保持良好态势。城镇新增就业136.8万人,比上年增长6.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比上年降低0.05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7%,购进价格上涨3.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1%。
常住人口保持平稳。全年出生人口132.95万人,出生率13.26‰;死亡人口71.99万人,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6.08‰。年末常住人口10047.24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8.08%,15-64岁人口占66.88%,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0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18%,比上年末提高0.60个百分点。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全面起势。“破立降”继续深化,全年压减粗钢产能355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9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减少0.59元。年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3.1%,比上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快速发展,新登记市场主体168.1万户,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增长3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6.9%,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0%和5.5%,依次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0.8和0.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服务器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1.5%、20.5%和76.3%。软件业务收入5028.1亿元,增长14.9%;软件业务出口17.8亿美元,增长11.3%。
乡村振兴有序展开。农业“新六产”培育壮大,累计培育家庭农场6.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3万户,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6个。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万人。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实现网络零售额813亿元,增长30.7%。休闲农业初具雏形,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21个,美丽休闲乡村24个,齐鲁美丽田园24个,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23个。99%的村通达客车,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潍坊设立国家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海洋强省加快建设。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处,总数为32处,占全国1/3以上。新建成海洋牧场平台10座,新增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27个。全国首座全潜式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建成投用。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为核心支撑,海洋国家实验室科研实力跻身世界海洋科研领域前五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三大攻坚成效初显。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省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贷款2201亿元,比上年多329亿元。精准脱贫取得重要进展,剩余的省标以下17.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完成脱贫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并顺利脱贫。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重污染天数平均9.9天,比上年减少5.0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改善14.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9.6%。国控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62.7%,劣五类水体控制到1.2%。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状况基本稳定,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80%以上。
“双招双引”影响拓展。成功举办央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双招双引”活动,持续开展“选择山东”全球路演。“十强”产业重大项目库首批450个优选项目开工360个。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济青烟“三核”引领作用突出,合计生产总值276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0%,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30亿元、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为62个、32个、22个和11个。
三、改革与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省属首批58户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任务。非公有经济增加值44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8656.2亿元,增长5.6%。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99.7%的涉农村(组)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1547个;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流转土地334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6.2%。营商环境优化,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全覆盖,“多证合一”改革扩大到“45证合一”。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省级政务服务中心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97.5%;向济南、青岛、烟台三市下放省级权力事项70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部挂牌运行。
质量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年末有效注册商标96.0万件,比上年末增长32.8%。其中,驰名商标751件,地理标志商标671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量6557件,增长112.3%。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分别为1867个、757个和50个。40个工业品牌入围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领域标准化建设项目239项,实施海洋强省领域标准化建设项目113项,在15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开展团体标准培育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山东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发明专利申请量7.6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0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1件,比上年增长3.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78件,比上年增加1.21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11个,院士工作站54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81家,新增9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75家,众创空间578家,其中,国家级分别为84家和203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5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194家,省级示范创业大学12家。年末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2.7%。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6.9%,个体工商户增长11.1%。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