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紧紧抓住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更加注重创新体系建设。支持高新区由生产型向研发型升级、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转型,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等科技平台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加速器建设,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大市场的运营管理,力争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全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15家,认定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35家,构筑创新创业新高地。
更加注重创新主体培育。严格执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普惠性奖励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大力实施高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加大服务支持、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力度,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设立创新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
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主动对接军队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积极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面向航空航天、新材料、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发挥好河北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优势,深化与中电科13所、54所等国家级重点科研单位的合作,支持鹿泉加快鹿北军民融合产业新区建设,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更加注重创新人才引领。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各行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开展“院士专家行”活动,新增院士工作站5家。与国内一流大学、教育机构等合作建立研究生院、职业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增强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能力。对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科技人才,我们就是要给政策、给待遇,提供人尽其才、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让石家庄成为创新的蓝海、创业的热土、创客的乐园。
(五)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作用不可或缺,民营企业前途不可限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扶持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骨干企业。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施降本减负专项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巩固行政性“零收费”成果,重拳治理收过头税和“三乱”行为,实质性降低民营企业负担。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利用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融资。抓好纾困基金管理运行,帮助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
切实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清理阻碍政策落地的“中梗阻”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清除各类隐性壁垒,在经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责任制,建立重点企业“市长直通车”制度,为企业发展送上“石家庄版”的“政策服务包”。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千人帮千企”等活动,主动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解难题。
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违法行为和黑恶势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都是企业的“服务员”,凡是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我们一定有求必应;凡是政府作出的承诺,我们一定坚决兑现。
(六)坚定不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城优旺业,城美聚才。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形象品位,不断提高省会美誉度和吸引力。
实施规划设计提标行动。继续完善城市总规成果,做好滹沱河沿线、解放大街沿线、工业遗址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超前规划管控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控,对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群组关系、建筑景观、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等要素,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加快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地下、地面、地上空间配置、功能衔接。严格“三条红线”划定,建立“城市体检”制度,坚持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施城乡发展提档行动。继续实施主城区水、电、暖、气、路“五网同治”,加快推进联石丰道路贯通工程、解放大街东半幅工程等城区路网建设。充分利用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闲置资源,配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强力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确保通过国家验收。坚定不移推动北跨发展,用足用好市场机制建设正定新区,加快完善酒店、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实现人口、商业、产业快速集聚,打造全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县城建设争先进位,巩固扩大“两违”拆除成果,深入开展“园林城、卫生城、洁净城、文明城”创建活动,大手笔、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县城,年内力争正定、晋州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元氏、平山、赞皇、赵县创建成省级洁净城市,所有县在全省排名中名次前移,更多县进入全省前30名。
实施重点工程提速行动。把建设中央商务区作为全市的“1号工程”,强力推进手续审批、土地征迁等各方面工作,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在建工程,确保上半年1号线二期工程载客运营,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两边段按时间节点加紧建设,积极跑办后续规划报批工作。加快功能性场馆建设,确保城市馆5月1日前开馆,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按期竣工投用。推进石衡、南绕城高速公路等建设,完善对外大通道路网体系。
实施城市风貌提质行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和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积极稳妥实施城中村改造,强力推进停车场建设,加快地下管廊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配套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让老百姓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大力提升城市景观,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高标准实施南二环东西延、和平路西延、中华大街南延等道路绿化,加大开花、彩叶、冬绿植物种植力度,推动城市绿化多彩化、艺术化。力争西环公园5月1日前完工,铁路文化公园年底前开放。大力实施街道两侧建筑外立面整治、夜景亮化完善提升工程,使城市更加靓丽多彩。
实施城市管理提效行动。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坚持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抓手,巩固和扩大全国文明城市成果,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强化精细管理,加强小街小巷综合整治,清理占道经营,推广垃圾分类投放,提高水洗机扫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巩固整治成果,构建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感知、分析、服务“三位一体”城市管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加强土地管控,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节约集约用地,提升管理水平。
(七)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裕是根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做好“三农”工作,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石家庄样板。
持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聚焦打造“四个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总产稳定在430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强筋麦、鲜食玉米产业化,中药材、食用菌基地化,果品、蔬菜品牌化,大力推进奶业振兴,支持君乐宝乳业集团、河北三元做大做强。实施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工程,年内建成市级以上精品园区14家。推进智慧农业延伸应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物联网示范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等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三块地”为平台,撬动社会资本,让城市资本下乡,解决乡村振兴资本短缺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乡结构再造。加快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在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有效应用,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扎实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完成所有村的改革任务。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容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发动群众搞清洁、搞绿化、搞建设、搞管护,形成持续推进机制。稳步推进“空心村”治理,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园区转移、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聚,实施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功能区“三区同建”。
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抓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贫困“清零”行动,确保剩余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建立健全防返贫机制,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研究制定支持政策。通过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让非贫困户共享脱贫攻坚成果红利。严格扶贫资金审计,严肃查处扶贫领域存在的违规问题。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