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01.1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14.12亿元,增长8.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987.00亿元,增长9.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5616.53亿元,增长9.1%;餐饮收入3884.59亿元,增长5.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化妆品类增长0.3%,日用品类增长14.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9%,书报杂志类下降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中西药品类增长13.7%,通讯器材类增长14.7%,汽车类下降1.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2%,金银珠宝类增长10.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0.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4%。从限额以上零售业业态看,限额以上单位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增长10.9%。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16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出口42718.34亿元,增长1.2%;进口28900.01亿元,增长11.3%。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3818.33亿元,比上年减少2397.95亿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16138.35亿元,增长7.3%。全省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759.76亿元,增长72.0%。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774个,比上年增长130.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450.88亿元,增长4.9%;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广东直接投资金额36.58亿元,增长17.0%。
全年经核准境外新增中方实际投资额13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5.7亿美元,下降2.9%;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6.7亿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8.6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9.28万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8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货物运输总量424817万吨,增长6.0%。货物运输周转量28642.51亿吨公里,增长1.5%。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54681万人,比上年增长3.9%。旅客运输周转量4501.84亿人公里,增长7.5%。
全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11037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60793万吨,增长2.7%;内贸货物吞吐量150244万吨,增长8.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447万标准箱,增长3.5%。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003公里,比上年末增长7.8%。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的比重为67.4%。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2116.9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7%,其中,私人汽车1861.69万辆,增长10.8%。民用轿车保有量1243.01万辆,增长11.1%。其中,私人轿车1160.20万辆,增长10.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9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7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3183.13亿元,增长26.0%;快递业务量129.62亿件,同比增长27.9%;快递业务收入1411.73亿元,增长23.1%;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7784.90亿元,增长117.4%。年末电话总用户190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183万户,下降9.3%;移动电话用户16823万户,增长13.7%。年末4G用户13632万户,全年净增1880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81.0%。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3598万户,增长10.8%。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15747万户,增长11.2%。
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748.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5.12亿美元,增长4.4%。国内过夜游客4.53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2254.99亿元,增长14.9%。
八、金融
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8051.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各项贷款余额145169.39亿元,增长15.2%。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508.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贷款余额15774.61亿元,增长14.3%。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年利润(税后)307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6%,下降0.09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588家,市价总值7.64万亿元。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2941.74亿元,比上年增加192.18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18只,筹资476.17亿元;股票资产再筹资(包括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1257.86亿元;上市公司通过沪深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筹资798.87亿元。全年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1638家,定向发行股票筹资75.68亿元,下降63.4%。证券公司28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1509家,股票账户数6372.15万户,增长10.9%;代理股票交易额24.97万亿元,下降23.5%。基金公司32家,共管理1942只公募基金。基金规模44240.92亿份,增长27.5%;基金净值45140.82亿元,增长20.6%。期货公司22家,全年代理交易额77.63万亿元,增长18.1%。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66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571.73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271.17亿元,分别增长1.5%和15.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820.98亿元,增长23.3%。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03.46亿元,增长22.9%。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477.64亿元,增长6.0%;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744.73亿元,增长35.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81.09亿元,增长27.0%。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09.9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41.0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7.7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54.0元,比上年增长5.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924.3元,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11.3元,增长16.8%。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6%,农村为36.6%。全省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其中城镇为34.5平方米,农村为47.1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4920万人,比上年下降6.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56万人,增长2.7%。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171万人,增长5.3%,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务工人员1986万人,增长3.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445万人,增长0.7%。参加工伤保险3592万人,增长5.6%。参加失业保险3362万人,增长6.3%。参加生育保险3469万人,增长5.1%。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572亿元,年末社会保险累计结余15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年末城市低保人数17.34万人,农村低保人数123.52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万人。
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3.65万张,收养救助人员10.26万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6.97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4163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242.70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9.13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47万元。年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99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009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20.08小时。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713.45万人,比上年增长3.6%;在校生2381.22万人,增长3.0%;毕业生603.41万人,增长6.0%。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055人,在校生47912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49.41万人。
表19 2018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29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2.1万个。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58万人年(折合全时当量)。
全年统计科技成果246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82项,应用技术成果1972项,软科学成果107项。全年专利申请量79.38万件,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65万件,增长18.5%。全年专利授权总量47.81万件,增长43.7%,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33万件,增长16.4%。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53万件,下降5.9%,居全国首位。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24.85万件,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90件。全年共有7.3万家企业申请专利60.18万件,其中2.7万家企业有发明专利申请17.13万件。全年共有6.5万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37.26万件,其中1.2万家企业有发明专利授权4.45万件。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2393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6.1%。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4万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71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45家。认定技术创新专业镇437个。
全省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0个、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24个。全省共有在建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建成或在建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9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0个,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项授权计量技术机构19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8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2个,在建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4个,国家标准检验检测验证点2个;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29个。截至2018年底,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实验室2760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75884、27782和17044家,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18402家。
全省共有天气雷达11部。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共有地震观测台站691个,地震台网10个。全省近岸海域各类海洋观测、监测站点1590个(含各县局)。测绘部门共出版地图95种。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