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小康村里日子旺

2019年04月03日 11:08   来源:人民日报   

  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斗玉村——

  小康村里日子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山在云雾中,车在山间行。

  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城开车到斗玉要3个小时,路上雪山、峡谷、森林各种景色让人大饱眼福。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珞巴族小楼闯入视野时,顿感格外亲切,这里就是“驴友圈”里颇有名气的斗玉村。

  “基本上家家都是二层小楼,坡屋顶上装饰的鱼鳞状铁叶子,既能防雨,也是珞巴族传统建筑特色之一。”客栈的主人名叫小加油,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一楼沿街门面开了杂货店,二楼有两个三人间和一个多人间,旁边就是独立的卫生间。虽说比不上大城市的星级酒店,但干净整洁。现在路通了,客人也多了,旺季的时候还住不下呢。”

  客厅阳光充沛的地方摆满了绿植和鲜花,和屋外的雪山相映成趣。藏式炉子上的水已经烧开,“先尝尝我们的酥油茶,边喝边聊。”小加油忙着一遍遍给客人们添茶,“我从12岁开始学习珞巴服饰制作,现在已经培养了10多个徒弟,村里组织了专门的合作社。除了珞巴服饰,还有木碗、藏香这些特色产品,都是游客们喜欢的。现在每家每户居住条件改善了,村里有十几户人家都开起了客栈,不离乡,不离土,又能致富,珞巴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旺。”

  听说有客人来,斗玉村的村主任顿珠走进客厅。“顿珠是个80后,走南闯北多年,是村里最有眼光的能人。”隆子县政协副主席、斗玉珞巴民族乡党委书记王平介绍说,“村里种过天麻,种过葡萄和温室草莓,但都不成规模,对不上市场的路子。我们现在准备发展特色农产品,需要这样有经验有头脑的带头人。”

  “到我的犀鸟茶厂看看吧!”顿珠热情带路,穿过村里珞巴文化广场,不远处山脚下一排蓝色彩钢房就是珞隅绿色农产品合作社,“这是炒茶车间,这是包装车间和仓库,这里是产品展示间。炒茶和包装设备都是从内地采购的,钱是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来的。”

  “茶叶从山里采,绿色无污染,小袋包装,一次一包方便饮用。我们还生产黑青稞糌粑加野牡丹套餐,都是方便游客携带的真空包装,可以手机扫码支付……”顿珠说,犀鸟是珞巴族民间传说中的神鸟,犀鸟茶卖得越多,珞巴文化就传播得越广,今年他准备把经营重点放到电商。

  “顿珠的犀鸟茶开业以来销售额有30多万元,带动2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以前,斗玉村交通不便,村和村之间都是山路,进出要攀木梯、藤索,出行基本靠徒步。现在斗玉村通路通邮通4G,珞巴山村与内地的距离更近了,电商的快递也能送到村里来。”王平说,路通了人气旺,思路通了能致富,现在全乡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8万元。

  袁 泉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