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饿了么超时没送外卖还取消订单 法院判赔500元

2019年05月22日 10:33   来源:检察日报   

  取消订单赔500,倒逼外卖业规范经营  

  去年底,周先生在饿了么订购真功夫餐点,11∶08短信提示外卖已送出,11∶38短信告知订单因配送问题被取消。今年1月,周先生起诉饿了么欺诈消费者,要求赔付500元。饿了么辩称系真功夫公司作出取消行为,应由其承担相应责任。5月1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判决,饿了么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存在提供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作为配送服务提供者存在隐瞒可能影响交易的重要信息的行为,构成欺诈,支持原告诉求(5月21日《中国消费者报》)。

  如今,在外卖业和互联网均非常发达的背景下,选择外卖点餐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作为外卖平台和入驻商家,无疑应及时配送消费者所选购的餐饮,不得无故拖延,更不得随意取消订单。从这方面来说,配送超时且取消订单的外卖平台被判赔偿消费者500元一点也不冤。如果这一判罚能够成为惯例,显然能够形成倒逼,让外卖行业的商家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

  众所周知,人们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想动手或者没有时间做饭。同时,外卖行业的核心服务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及时、便捷、卫生的餐食饮品。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心慌”。这决定了外卖不能像其他网购那样可以迟延配送,或者随意取消订单。

  普通网购中,迟延配送一般并不会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也不影响商品质量。而餐饮外卖领域则不同,迟延配送无疑将影响餐品的口感和质量,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体验。无故取消订单则构成根本违约,导致消费者“无饭可吃”,给其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如果是多人团购或者选购工作餐,超时配送和取消订单更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消费者蒙受重大损失。

  从这方面而言,及时配送、不得无故取消订单作为外卖行业的核心服务内容和服务准则,必须被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知道,消费者选择外卖,就是想及时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餐食,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目标,外卖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能否及时配送,应成为影响交易的重要信息,应为消费者所及时知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真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经营者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的,构成欺诈,将承担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而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履行期限和方式、风险警示等方面,自然属于关键信息,经营者理当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不得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那么,外卖平台因取消订单被判赔500元,完全系自身不履约所带来的后果,一点也不冤。

  长远来看,这样的判罚规则应成为该行业的惯常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倒逼作用,让外卖行业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重视消费者诉求,不无故超时配送,不随意取消订单。进而改变消费者与商家博弈中的弱势地位,不被无故欺诈、宰割却无处伸张。

  史洪举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